boramcity前些日子,有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游戏市场为什么有这么多垃圾游戏?”本想和他抖个机灵,不过后来我还是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鉴于很多人应该也有类似的疑问,正好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认识。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事实是,国内外其实都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垃圾游戏”,而国内自研游戏的素质确实普遍比国外大厂要低。而之所以我们普遍认为国内垃圾游戏数量比较多,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现阶段我们公认的高质量游戏更多来自于主机平台,说白了就是电视游戏平台。在欧美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人们接触游戏的途径历来就是以客厅游戏为主,新型态的手机游戏和PC游戏其实并不是很大众。
由于主机游戏在国外起步非常早,所以相关的产业链、研发经验及实力也比较完善,这部分“能够制作高水准游戏”的能力也会下放到PC和手机平台当中。同样,优秀游戏作品也有玩家买账,开发者可以很有尊严地赚钱。
简单来说,国外具有高研发实力的游戏公司和团体起步早、发展快、有基础、有玩家认可和买账,这就形成了一个可以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一旦建立,无论在哪个平台推出游戏,作品的素质都不会太差。
当然,国外游戏开发商也会生产出成吨的低质量游戏,不信大家可以去X宝搜索“Steam激活码”。花几块钱“抽出来”的那些垃圾喜加一游戏,很多人或许一辈子都不想玩。但请各位一定要记住,优秀的游戏软件生态系统可以决定的是作品素质的上限,而不是下限。
再说回到国内,不可否认,国内的游戏行业起步很晚,“主机游戏禁令”更是给还没成为受精卵的它直接挖个坑埋了。于是国内游戏开发商当年只能避开当年如日中天的电视游戏行业,从PC和网游的角度切入。
在这样的整体大环境下,游戏开发商即便想制作3A大作也没有那个技术实力。可笑的是,即便他们研发实力不足,宣传却叫得比谁都响。1997年,国内各大游戏媒体都刊登过《血狮》的大幅彩版广告,国产RTS、碾压《命令与征服》、抵御外来入侵……一时间玩家们轰动了,可当他们拿到游戏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在一起骂娘。
《血狮》就好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玩家们的身上,也浇灭了国产单机游戏崛起的小火苗。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开发商再用心一点,最起码能够达到“能玩”的标准、让大家对国产游戏有那么一丝丝信心的话,或许国内如今的游戏市场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浮躁。
于是多数厂商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借鉴和抄袭做起,当年国内网游时代的一些抄袭案例,我不指名大家恐怕也都能举出几个例子。绝大多数游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玩家带来快乐,而是从人们口袋里掏走更多的钱。很多时候,那些东西甚至也很难被称作为游戏。
除了发展晚、起步慢,国内玩家还有“不花钱玩游戏、不按套路玩游戏”的优良传统,这也致使一些真正想做出好游戏的公司在起步阶段便宣告夭折。另一方面,在网络游戏刚刚兴起的那几年,和外挂也成了毁掉一款游戏的最简单方法。
不知还有没有人记得一款叫做《精灵》的游戏,外挂横行之后,这样一款各方面素质还不错的游戏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既然花钱、花点卡的游戏不行,那免费游戏又如何呢?这些年,打着免费游戏旗号的游戏都已经掌握住了人性的缺点,用PVP等手段激起玩家之间的仇恨,售卖各式道具从玩家手里捞钱。到底免费游戏和付费游戏哪个烧钱,这种一年级数学题至今还有几亿的玩家搞不清楚。
在“主机游戏禁令”的影响下,绝大多数游戏玩家其实都对高质量游戏缺乏理解和认识,更主要的是丢失了对游戏品质的分辨能力,这也造成了我们对大量垃圾游戏认同、接受的现状。前些日子,有人这样评价卢本伟——让这种人火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说到底,这句话放在国内游戏市场中其实一样适用。
如今的手游时代,其实也继承了十几年来中国游戏的发展轨迹。这其中,既有优秀的游戏开发商、独立游戏工作室持续为大家贡献小众优质游戏,也有进军各领域、国内外都很吃香的手游大厂及其作品,当然更多的是把玩家当韭菜、割了一拨再坑另一波的游戏和厂商。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内的玩家其实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
Steam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更多人在《DotA2》、《CS:GO》、《绝地求生》等“Steam入门”游戏的带领下接触到了这个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以购买正版的形式接触到了更多高品质游戏大作。“觉醒玩家”的力量不可小觑,有怎样的玩家就有怎样的市场,被当韭菜割习惯了,“韭菜玩家”终有一天也会厌恶我们常说的垃圾游戏。长此以往,玩家群体的改变或许会更改国内游戏行业的整体布局。
但愿有一天,国内游戏厂商能够真正生产快乐,而不是挖空心思掏干玩家身上的每一分钱。也希望国内玩家能对垃圾游戏保持零容忍的心态,为真正优秀的游戏买单。否则,改变又从何谈起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