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头鬼之孙的小说每个公司都有团队建设活动,大家对团建都是如何定义的?去吃饭、去旅游?也许以前这样很好,现在我们是否可以开辟一下呢?
大家都来自HR领域,尤其像我从事的是学习与发展的领域,都应该多思考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已经步入到一个多变的、不确定的时代;同时,不论是X世代、Y世代,还是Z世代,特别是现在的新生代,他们之间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在这样的时代里,作为一个组织、一家企业,如何才能保持竞争力?能够让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到底在哪里?
没有资金,还可以贷款,甚至没有技术,都可以通过收购其它公司去买;但是没有人才,企业就很难持续地发展,因为人才问题是没法通过收购解决的。
所以,我们在组织管理的形式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赋能型组织,正在成为企业转型的一个趋势和方向。
一家企业如果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要从组织管理的形式上做调整,而赋能型组织是很好的选择。
在赋能型组织中,曾经那种依靠指令和管控的领导方式,不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教练型”的领导力已逐渐成为企业对领导力的基本要求。
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做“教练型领导力”的变革了。如何打造一个赋能型的组织,相信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方式,我大家分享一下米其林对赋能型组织的定义。
米其林制定了“赋能型组织的四大原则”,想要打造赋能型组织,必须经过这四步:
首先,你需要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团队,而且要是一个真正的团队。不能是大家管它叫团队,结果却每个人的心不往一个方向想。团队需要一个共同的愿景。
这个框架,就是我们在团队里互动的规则。我们之间的互动和呼应,应该像划桨一样,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组织中承担着什么样的任务。
团队有了愿景和框架,接下来如何变得更加高效?这时候,我们需要做更多事情。
这时就要用到我们开篇提到的团队建设了,这里我们也有一个模型,就是兰西奥尼( 笔记侠注:帕特里克·兰西奥尼,圆桌集团创始人,该公司致力于组织健康和管理团队发展的管理咨询 )的 “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非常有效。
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是不能没有信任的,在底层建立信任最为关键。团队建设,就从这里开始重点切入。
我们如何才能帮助业务部门的团队,变成真正具有高信任度的、同心的团队?事实上,光靠HR自己,就想帮助他们变成这样,未免太过理想。
HR必须要跟业务部门的团队,尤其是团队的领导者一起努力,才能实现打造同心团队的目标。
我们过去做了数以百计的团队活动,总结下来,有几点非常关键,想实现预期的目标,必须要走这几步:
就像其它习惯一样,要以终为始,我们在团队建设之前,先要知道我们想实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
而这不是HR或是学习与发展部门就可以定义的,必须是业务部门,甚至一定要是业务主管来告诉我们:在帮他们做团队建设时,他们想实现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然后,我们共同设计活动的目标。需要对方把自己团队的一些情况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过程一定不太容易,所以也要求我们和业务主管有着高度的互信。
如果对方只告诉你表象的东西,那么你设计的团队建设或许只能解决很少量的问题,最后也没什么效果。但是建立高度互信后,对方能把真情实况全都告诉你。
这时候我们的立场非常关键,必须要保持一个中立的立场,这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挑战。
因为我们做HR的,经常会管理员工的升职加薪问题,还有很多人事政策,所以如何打消业务部门同事在这方面的顾虑,也是个重要问题。
你需要把这次团队建设活动,与你的工作角色很好地分离开,否则也很难提高人家对你的信任度。
我在公司里是如何做的呢。首先要声明,这是你们邀请我来做的,不是我强制你们做的。
其次,所有费用都要业务部门来付。到外边去玩,他付钱;我们做的所有测评,他付钱;你要叫我出差,机票酒店的费用,他付钱。唯独我们的时间不用他付钱。
这种从形式上的声明有一个好处,就是业务部门会真正地意识到:这是我的事情,所有东西都应该我买单。
同时,前面你已经与业务部门建立了信任,所以你要跟业务部门说明,如果他们不把这次团队建设当回事的话,后边很多事情就没办法继续跟进。
第三,业务部门的主管要做榜样。因为在活动进行时,有时会需要大家分享一些过去不太愿意讲出来的心里话,这个时候主管就要带头。
我会提前和他讲好要怎么做,叫我来做活动,必须满足我的条件。“今天我们请人事部的同事来给我们做团队活动”,这种话绝对不能让他说。
最后,活动结束后必须要跟进。比如我们在团队建设时,得到了大家各自给出的一些反馈意见,那么需要改进提升的地方,后边必须去跟进。
这很重要,不是活动结束了就可以放在一边不管了。所以这个时候,你要起一定的辅导和监督作用。
不是要去管他,而是定期询问他上次活动定下来的问题,是否执行了;可能过了一个月以后,再次询问执行的情况怎么样。要跟业务部门保持互动。
想要变成一个真正的团队,需要大家更多地真情投入,也就是心的投入,我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这一点不容易做到,但是会有一些工具,能帮助大家测评。
除了兰西奥尼的“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还有一些人的行为或性格方面的测评工具,比如DISC、MBTI、贝尔宾(笔记侠注:此三者分别为——“人类行为语言”测评,职业性格测试,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
假如在活动中,大家就只是装得很用心,很表面地去谈一些东西的话,效果也不会好,所以需要专注参与。
业务部门除了要出费用、要带头、要结束后跟进,还有一点,就是活动不能在公司里面进行,一定要到外面去做。
另外,我们通常要求大家团队建设的第一天晚上在外面住宿,甚至还会鼓励大家喝一小点酒。虽然这在工作中是严格禁止的,但活动时可以网开一面。
较为深入的交流,我们都会放在晚上进行,这可以帮助大家把心里线.要有开放型的思维
沟通有障碍,就是因为大家的观点不一致。但是观点不一致一定是谁错了吗?不一定,可能大家都对。
有了这些关键点,团队建设活动才能最终有效。实际上这几点既是我们与业务部门的“共舞”,也是我们的一些专业方法,一起打造团队的希望。
在中国我们有将近5,000多位员工,在为制造领域服务,人数庞大,团队也多,我们正分批帮它们转变为赋能型组织,现在的情况很理想,整个米其林全球也看到了其中的很多优势。
我以前在米其林的工厂工作过,做过赋能型组织的培训后,工厂的生产效率有了将近30%-40%的提升,并且产量和质量也提高了。
过去每年的员工敬业度调查,工厂从来都是最低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所有蓝领工人的员工敬业度调查得分都远远高于白领员工。
米其林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工人们的敬业度分数提高到85分( 满分100 ),但是有些团队现在已经93分了。
这也是为什么2013年米其林全球的CEO决定,将赋能型组织的培训要在公司内全面开展,而不是只在制造领域。
当然,活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大概从2016年5月一直做到了2017年年底,因为这种活动不是一次性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分阶段的,所以一年多的时间帮这个团队做了五次活动。
该工厂的员工敬业度在2015年时只有53分,而2018年就已经到了89分。甚至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没有帮它做活动,它依然能保持持续提升的状态。
不管你是厂长,是生产经理,还是技术人员,我觉得你说得是不对的,就可以把意见表达出来。这个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要真正体现出一个学习与发展的职能,或者说是HR的职能的价值,将其变成一个组织里较为受重视的职能,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呢?
在公司里有很多部门不停地找回来,希望我们再去帮他们做这些团队建设活动。假如我们只是自认为课程有多么好,沉浸在自嗨当中,就很难得到业务部门这样的认同,同时,你的价值和重要性也会慢慢地在公司里减低。如果大家想成为一个优秀的HR,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战略伙伴的思维,必须要围绕到企业的战略去思考、定位我们的工作,这样才能让每天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
作为职能的管理者或领导者,能把工作定位好,你在无形之中也可以吸引到新生代的员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每天做的工作是对组织有贡献的、有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