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之宇内至尊(记者/王卓婕):未成年人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家长手机打赏主播、充值网络游戏的事件时有发生。当家长要求游戏平台退款时,往往会遭遇“举证难”“退款难”等问题。家长如何证明是孩子冒用家长信息进行了充值?当前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有何限制?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昀锴为家长支招。
李昀锴:很多时候游戏平台驳回退款申请的原因在于,家长没有办法证明账号是由未成年人控制和使用。还有个别不负责任的成年用户,消费了几千元几万元,但是冲动消费后后悔了,以游戏账号为未成年人使用的理由,希望平台予以退款。此外,一些黑色产业会利用游戏中较为便捷的退款渠道实现洗钱的目的。因此,基于资金监管的义务,游戏公司在退款时确实会比较谨慎。
第一,可以说明产品的消费群体。因为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消费者。比如该游戏是一款射击游戏,但家长是一位中年女性,对其不感兴趣,而该游戏相对来说更符合青少年的爱好。
第二,可以从用户的注册信息入手。用户会在游戏里设置账号密码、密保问题等。一些未成年人的账号密码里包含了他名字的缩写、出生年月日,这种情况就能看出来该账号由未成年人掌控。
第三,可以采取当事人自述的方式。比如家长发现了未成年人有充值行为后,要求未成年人写反思书、悔过书,由未成年人自己陈述。
第四,可以结合游戏里的行为特征、充值特征。很多场景下,未成年人是在放学后、周末、节假日在家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他的游戏时间段和充值行为比较集中。此外,未成年人在游戏里通常会添加一些好友,这些好友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学校里的同学,或者是在其他途径认识的同龄人。这些方式都可以辅助证明游戏账号存在未成年人使用的情况。
李昀锴:现在很多游戏平台会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游戏行为识别,根据账号在游戏内的行为特征,判断是否疑似未成年人账号,并在登录和支付两方面进行特别验证,比如弹出人脸识别的界面等。
在个别情况下,游戏公司的人脸验证可能会被绕过。比如孩子拿着手机跟父母说,我给爸爸妈妈拍个照。拍照的时候可能就通过了父母的人脸验证。所以,现在一些头部游戏公司也在进行升级,在登录、支付环节设置语音播报,比如播报“已成功充值多少元”。在该情况下,家长就会立马识别到孩子的充值行为。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第三条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因此,目前在国家层面对于未成年人的充值行为有着明确的限制。
此外,在个别游戏里,不仅对未成年人的充值进行限制,对成年人的充值也有限制。现在很多成年人玩游戏时会冲动消费,比如一些游戏会有“十连抽”,但是“十连抽”后没拿到想要的角色或者道具,玩家可能一下子花费几千几万元进行十个“十连抽”。个别游戏公司会注意到成年人的每日充值,可能会对金额进行限定。
李昀锴:游戏企业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构建青少年模式入口、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等。同时,家长也需承担起对孩子的监护责任。很多时候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是因为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关心,没有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一些家长自己在家里看直播、玩游戏、进行充值行为,自身没有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让他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更好玩的东西,才能避免孩子一味地沉浸于虚拟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