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楼论坛如今,不少孩子喜欢玩一款叫“蛋仔派对”的游戏,10岁男孩小磊(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玩游戏入了迷,偷偷给游戏充值7700余元。那么,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向游戏平台充值,家长是否有权追回?
如今,不少孩子喜欢玩一款叫“蛋仔派对”的游戏,10岁男孩小磊(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玩游戏入了迷,偷偷给游戏充值7700余元。那么,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向游戏平台充值,家长是否有权追回?
如今,不少孩子喜欢玩一款叫“蛋仔派对”的游戏,10岁男孩小磊(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玩游戏入了迷,偷偷给游戏充值7700余元。那么,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向游戏平台充值,家长是否有权追回?
党女士是嵩县人,其儿子小磊上小学四年级。3月初,党女士准备给信用卡还款,发现多出了7700余元的还款金额。她查看账单明细发现,1月27日至2月24日,其信用卡账户先后向该游戏平台充值近70笔,少的数十元一笔,多的上百元一笔。后经核实,这是她的儿子小磊所为。
原来,党女士之前在一部手机上绑定了信用卡,后来,她将这部手机交给小磊使用。去年下半年起,小磊迷上了这款游戏。自此,她对小磊玩游戏的时间进行了限制——每天不得超过半个小时。她还经常提醒小磊不要向游戏平台充值,小磊也承诺“肯定不会的”。“我的信用卡设置有支付密码,没让孩子知道,就以为没啥事儿。”党女士说。
今年,小磊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党女士对他的管理就宽松了一些。寒假期间,她忙于工作,小磊就在家用手机玩游戏。不料,小磊背着她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向该游戏平台充值,用于购买“游戏皮肤”。
“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孩子向游戏平台充值,作为家长,我是否有权追回这笔钱?”党女士问道。
11日,记者咨询了河南大进律师事务所律师谢亮。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第二十条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谢亮表示,党女士的孩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使用手机向游戏平台进行大额充值,属于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且未得到监护人同意,该民事行为属于无效行为,作为监护人,党女士可以要求游戏平台退款。
“党女士可先联系游戏平台官方客服,让对方提供孩子的充值记录,包括充值时间、金额等信息,并准备孩子的身份证明材料,如户口簿、身份证等,申请退费。”谢亮说,党女士还可拨打消费者投诉热线进行投诉,或前往所在地派出所向警方求助。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及法定代理人,党女士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在对被告及原告监护人进行过错认定后,判决确定被告应当返还的款项金额。
谢亮提醒,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监督,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密码,防止孩子在玩游戏时进行大额支付等。
目前,党女士已向该游戏平台提交了退款申请。(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魏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