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戈近况漫长的暑假即将到来,如何确保孩子们能度过一个既安全又快乐的假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议题。从今天开始 ,自治区广播电视局联合广西新闻频道,特别推出三期关注未成年人的专题报道,重点关注孩子们生活中最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规避潜在的风险。今天,我们的讨论从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问题开始。
6月6日中午1点半左右,记者在南宁市园湖路西一里捕捉到了这样的场景:几家甜品店及小卖部前,一群看似初中生的未成年人正聚在一起玩手机游戏。本是他们午休的宝贵时间,却被用于游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一些孩子的午餐摆放在一旁,一些孩子则一边抽烟一边悠闲地操作着手机。面对这样的情况,店主并没有出面干预。而家长们对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或许一无所知。覃先生的孙子小瑜今年9岁,平时在学校寄宿,周末回家后便占用爷爷的手机来玩游戏。小瑜早已知道了爷爷微信支付的密码,并在爷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游戏悄悄充值。直到覃先生检查微信账户,发现有大笔资金不翼而飞,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向警方报警。
经过我们统计, 他的小孩(孙子)从今年1月21日到目前 一共向这个游戏充值了大概三万四千多块钱, 其中最小一笔十几块钱, 最高一笔六百多块钱。
据统计,仅在2023年,广西新闻频道各档新闻栏目报道涉及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案例就有30多起,涉及金额少则数千元,多则十多万元。据了解,尽管大部分的手机系统或者游戏中有未成年模式和防沉迷机制,但很多未成年人是用父母的手机来注册游戏账号,未成年人模式和防沉迷机制形同虚设。
这个游戏明摆了给小孩挖坑给他跳的,它太明显了,直接点击开进去,然后随便填一个号码就能玩了,懂吗。
拿着家长的手机偷偷往游戏里充值买装备,端着手机在短暂午休时间就能废寝忘食。在孩子们的眼中,网络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为什么深陷其中,沉溺网络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在网络的泥潭中,他们还能走出来吗?在这期的报道中,我们也专门找到了曾经沉溺在网络世界的几名未成年学生,听到了他们悔不当初的内心独白。
小凯今年12岁,本应处于初中一年级的学习阶段。然而,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他的成长轨迹就与同龄人产生了差异,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网络游戏的影响。
(玩游戏玩了多久的时间了?)三四年应该有了。(那玩的一般是什么游戏?)王者、火影、和平这些。
小凯原本每天在手机游戏上花费两三个小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时间逐渐增加到了五六个小时,甚至有过连续在线小时的记录。像小凯这样曾经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表示,一旦对游戏上瘾,那种无法自拔的感觉就像吸毒一样难以摆脱。
因为那时候我那个上榜的阶段有点关键,因为还有最后一天那个段位就刷了,然后就熬夜打上去了。有游戏玩的话就充实。快乐开心的感觉,因为能赚钱还能炫耀上榜。不打游戏的话感觉就很空虚,没什么事情做。
就是越玩越上瘾,就像吸毒一样,一直玩一直玩了,打到凌晨三四点才睡觉,跟同学他们玩能有时玩着玩着就忘记了吃饭什么的洗澡什么的。
废寝忘食,这只是未成年学生沉溺网络的初步阶段,很快他们就对学习丧失了兴趣,这个时候他们和家人的矛盾也终于爆发。
就是爸妈看我不上学心里很难受,都求我上学,可是我不上。然后一直一直说我一直烦 ,最后不想跟他们说话 ,一直就是每天就说不上几句话嘛 一说话就是吵架闹情绪什么。
我爸前面是给我打游戏的 ,所以他就直接给我人脸(解锁手机),然后后面因为我不去学校 ,慢慢地就不给我打游戏了,再不去就把我那个些网线、手机全部丢了,那就一气之下就砸了一个玻璃瓶。
广西德馨励志教育是一所专业的戒网瘾学校,许多和小东、小凯一样沉溺网络的未成年学生都被无计可施的家长送到这里里进行行为矫正。记者从该校了解到,沉溺网络的行为近几年较为普遍,目前因沉溺网络行为需进行矫正的学生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0%。不单是许多爱玩游戏的男孩遭受毒害,一些不健康的短视频流传网络,也让许多女孩子迷失了方向。
对女孩子来说,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的短视频它们的美颜效果是很好的,所以说她们就会产生了这个容貌焦虑,这个本身学习的年龄她就化妆然后天天去照镜子,觉得别人说她长得不好看,说她这里哪里不好,这一点点的她们都接受不了。十一二岁就已经有这样一个焦虑,都要化妆。
在正规学校里,不会允许出现学生在日常时间化妆的行为。而午夜的娱乐场所,灯红酒绿的舞池里竟然成为了这些未成年女生们化妆后的秀场。2021年6月,新闻频道记者在南宁市一家酒吧暗访拍摄到了一群未成年女生辍学后,每晚浓妆艳抹地出现在酒吧里当起氛围组,抽烟、喝酒、蹦迪一样不少。未成年学生小影也步入了这样的后尘。
我一个玩得很好的一个姐妹,后面我们就开始去认识一些那种抽烟的喝酒的,然后就开始学坏了。半夜不回家然后去酒吧玩,然后不去学校上课也不听,家人叫我少抽烟少喝酒,但是我不听,控制不了自己。
广西德馨励志教育的教师们指出,许多孩子沉迷于网络的根源在于家长在孩子小时候为了图省事,将手机作为孩子的玩伴。当家长们意识到孩子已经网络成瘾时,想要收回手机已经十分困难,这也使得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正确的道路。然而,这些沉迷网络的孩子们并没有被抛弃,通过在学校接受系统的行为矫正教育,他们逐渐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进步都比网络上的虚幻乐趣来得更加有意义。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的手机以外找到他的兴趣爱好,给他很多的一些成就感,去帮助他脱离在网络世界上面获得的一些成就感。就比如说运动或者是书法,甚至我们还有一些魔方等等的这些东西去帮助他。孩子在我们这改变好了回去之后,家长有没有去学习相关的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去保持这个教育的一个效果,这是我们目前遇到最大的一个困难。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中国未成年网民的数量已达1.91亿。然而,这些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侵害、个人信息的泄露、网络沉迷以及网络欺凌等问题。在过去的两年,国家多个部门陆续推出了多项法律法规,旨在网络环境中保护未成年人,解决家长们急切关心的诸多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以确保未成年人能够在网络科技的发展中受益,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网络游戏服务方有新增要求,比如经营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在注册、登录等环节严格进行用户核验。
针对未成年人还有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的这个消费问题,设置了专门的这个条款,也加强了相应的这个主体,比如说这个平台的一些责任,更方便这些更弱势的这个消费者来维权。
此外,今年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意见》提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建立专门服务团队、规范重点功能应用、加强高峰时段管理等工作举措。
而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则对网络平台、游戏厂商提出了严厉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有违法情节严重者可处以5000万元罚款。
之前出现的情况就是我们是很难识别到使用人他是不是一个未成年人,现在有了网络保护条例之后,就是网络提供者他必须有义务要对未成年人的真实信息予以核实。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初衷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而非完全禁止他们接触互联网。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学校和家庭有责任指导未成年人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并教导他们如何科学、文明、安全以及合理地使用网络,从而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现象。
很多家长也发现,一味地制止并不一定能有效减少孩子们对网络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而给予他们真诚的陪伴和理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我们星期一到星期五规定不能玩手机,周末的时间,可以玩半个小时。我们家长不能找借口说没有时间,前面可能有点难,我跟爸爸要一起配合。
我们基本上不会说爸爸妈妈一人拿一台手机玩,不会这样子,我们都会以身作则,得空了就是跟他玩点游戏象棋或者其他。
在学校里,许多小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即便没有家长的手机和家里的电脑,网络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新奇,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不少孩子可能会出现沉迷网络的现象,而且这些现象多发于小学高年级以后呢?
第一就是缺乏家庭对他的关注和陪伴,第二就是他在网络里面在手机里面,他可以快速地找到一些成就感,拓宽了他的社交、增强他的自信心。最后一个原因,可以缓解他当下的一些学习的压力,或者相对来说这个年龄阶段该有的一些压力,所以他就比较喜欢沉迷在其中。
老师们介绍,为了避免学生可能产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学校会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内活动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在活动中激发大家的兴趣爱好,让同学们知道原来网络之外有更精彩的东西。当然,预防未成年学生沉溺网络,等多时候还得需要家长发力,通过家校合力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有些家长可能就会说老师可能我每一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没关系,我们建议提高亲子时间的质量。第二点建议就是我们也希望孩子跟家长在家里面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这样一个过程,那么针对手机网络的正确使用,最好是形成一定的家庭内部的规矩。我们希望家长能够在家庭教育当中,能够更多地去关注我们的孩子,关注他的细节和他内心的需求,在心理上也要达到一些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