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游戏新闻 | 游戏资讯 | 游戏信息 | 游戏攻略 | 游戏大全 | 资讯中心 | 文章 | 

您现在的位置: 游戏信息资讯网www.yxnetw.com >> 游戏新闻 >> 正文

  没有公告

  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全文圣龙铁血上海海洋大学大三清新靓女夏瑶           ★★★ 【字体:  
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全文圣龙铁血上海海洋大学大三清新靓女夏瑶
作者:佚名    游戏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31    

  艾尔之光技能栏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已成功发布了34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5次报告。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第35次统计报告在保持对基础资源、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连续研究基础上,增加了O2O、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等热点专题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5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我国域名总数为2060万个,其中“域名总数年增长为2.4%,达到1109万,在中国域名总数中占比达53.8% 。

  我国网站总数为335万个,年增长4.6%;“.CN”下网站数为158万个。

  全球IPv4地址数已于2011年2月分配完毕,自2011年开始我国IPv4地址总数基本维持不变,截至2014年12月,共计有33199万个。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域名总数增至2060万个,年增长11.7% 。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CN”域名总数为1109万,年增长2.4%,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为53.8%;“域名数量为795万,占比为38.6%;“.中国”域名总数达到28.5万。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页 数量为1899亿个,年增长26.6% 。

  其中,静态网页数量为1127亿,占网页总数量的59.36%;动态网页数量为772亿,占网页总量的40.64% 。

  2014年,台式机、笔记本等传统上网设备的使用率保持平稳,移动上网设备的使用率进一步增长,新兴家庭娱乐终端网络电视的使用率达到一定比例。

  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70.8%、43.2%,与2013年底基本持平;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增高,较2013年底提高4.8个百分点;平板电脑的娱乐性和便捷性特点使其成为网民的重要娱乐设备,2014年底使用率达到34.8%,并在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使用率51.0%)、高收入人群(月收入5000元以上网民使用率43.0%)中拥有更高使用率;随着网络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融传统电视和网络为一身,其共享性、智能性和可控性迎合现代家庭娱乐需求,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家庭娱乐模式,截至2014年12月,网络电视使用率已达到15.6%。

  2014年,我国网民在家里、网吧、工作单位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与2013年基本持平,在学校通过电脑上网比例略有增长,在公共场所电脑上网使用率增长3.4个百分点,机场、咖啡馆、餐厅等公共场所无线网络环境的提供,使公共场所成为网民网络办公、娱乐地点的补充。

  在家里使用电脑接入互联网的城镇网民中,家庭Wi-Fi的普及情况已达到很高水平,比例为81.1% 。家庭Wi-Fi的使用对家庭中高龄成员上网具有较强带动作用,推动城市互联网普及率的进一步提升。

  2014年,总体网民中有46.3%的网民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我国个人互联网使用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在安全事件中,电脑或手机中病毒或木马、账号或密码被盗情况最为严重,分别达到26.7%和25.9%,在网上遭遇到消费欺诈比例为12.6% 。网络安全的维护,需要政府、企业、网民三方群策群力,全体网民应致力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提高对网络虚假有害信息的辨识和抵抗能力,共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本次调查显示,有48.6%的网民表示我国网络环境比较安全或非常安全,49.0%的网民表示互联网不太安全或非常不安全。遭遇帐号或密码被盗、消费欺诈等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各类信息泄露事件的曝光,严重影响到网民的网络安全感知。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宣扬网络安全,不断增强广大网民网络安全意识,并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维护网络安全的网民意识;应不断创新网络安全监管机制和管理方法,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共同努力为我国网民营造出安全、稳定、可靠、有序的网络环境。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

  政府方面,2014年政府更加重视互联网安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月份成立,旨在全力打造安全上网环境、投入更多资源开展互联网治理工作,消除非网民上网的安全顾虑;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工作正式提上社会经济发展日程,推动互联网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现代传播体系,对非网民信息生活的渗透力度持续扩大;“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宽带的建设和普及。

  运营商方面,2014年中国4G商用进程全面启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12月,中国4G用户总数达9728.4万户,在网民增长放缓背景下,4G网络的推广带动更多人上网;运营商继续大力推广“固网宽带+移动通信”模式的产品,通过互联网OTT业务和传统电信业务的组合优惠,吸引用户接入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着虚拟运营商加入市场竞争,电信市场在2014年出现活跃的竞争发展态势,相比基础运营商,其在套餐内容方面灵活度更大,获得很多用户的认可。

  企业方面,2014年新浪微博、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使“互联网”成为频频见诸报端的热点词,互联网应用得到广泛宣传,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模式快速创新,比特币、互联网理财、网络购物、O2O模式等一度成为社会性事件,这些宣传报道极大地拓宽了非网民认知、了解、接触互联网的渠道,提高非网民的尝试意愿。

  根据调查,2014年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64.1%,由于手机带动网民增长的作用有所减弱,故新网民手机使用率低于2013年的73.3% 。由于2014年新增网民学生群体占比为38.8%,远高于老网民中的22.7%,而学生群体的上网场景多为学校、家庭,故新网民使用台式电脑的比例相比2013年上升明显,达51.6% 。

  数据显示,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61.3%,其次为年龄太大/太小,占比为28.5%,相比2013年均有所上升。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缺乏,仍然是造成网民与非网民之间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的比例为10.7%,互联网接入设备的获取能力差异造成的使用鸿沟也不能忽视。

  数据显示,近年来非网民的上网意愿持续降低,肯定上网或可能上网的比例,从2011年的16.3%逐渐下降至2014年的11.1%,未来非网民的转化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网民规模的增速将继续减缓。非网民未来上网意向

  对潜在网民(肯定上/可能上)与非潜在网民(肯定不上/可能不上/不一定/说不清)进行对比发现,非潜在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农民、60岁及以上的群体占比很高,分别达到59.2%、43.3%和36.7%,这些特征与该群体不上网的原因表现一致,即不懂电脑/网络(64.1%)、年龄太大/太小(30.6%);而30.2%的潜在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上网,这一群体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与使用技能,未来转化为网民的可能性更高。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

  2014年上半年手机网民增速为5.4%,下半年为5.6%,增速未出现明显增长,手机网民即将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一方面,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基本达到饱和,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显示,2014年全年移动电线%,上升空间逐渐缩窄;另一方面,从6月1日起运营商被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曾对推动手机网民起到重要作用的“购话费送手机”的终端补贴政策随之出现重大调整,同时国资委要求运营商在三年内连续削减20%的营销费用,以上政策变动对智能手机的推广渠道造成显著冲击,手机网民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受到部分削弱。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达25个,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达12个。分经济区域看,东部地区10省中,有8省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6省中仅有1省,西部地区12省中有2省,东北部地区三省中有1省,不同经济区域间互联网普及率差异非常明显。

  通过变异系数 来反映省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互联网普及的地区差异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截至2014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的省间差异为0.24,相比2013年底下降了0.01。实现互联网接入以来,中国在推进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互联网普及率的省间差异仍然存在,进一步推动普及情况落后省份的互联网建设工作将成为一项长期工程。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城镇网民增长幅度较大,相比2013年底增长2929万人。在整体网民规模增幅逐年收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的背景下,农村非网民的转化难度也随之加大,未来将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和市场激励,推动农村网民规模增长。

  尽管农村地区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长,但是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仍有扩大趋势,2014年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4个百分点。造成差距的原因,部分在于城镇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互联网普及推进工作的成果,根本则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妥善解决城乡数字鸿沟的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6.4:43.6,近年间基本保持稳定。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 。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 。与2013年底相比,4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网民比例有所增加,19岁及以下青少年儿童网民的比例有所降低。一方面,是网络接入环境日益普及、媒体宣传范围广泛,增加了中老年群体接触互联网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人口的老龄化。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网民的年龄结构出现年长化趋势。

  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6.8%与30.6% 。与2013年底相比,网民的学历结构保持基本稳定。

  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3.8%,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3%,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合计达到17.0% 。

  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月收入 在2001-3000、3001-5000元的群体占比最高,分别为18.8%和20.2% 。与2013年相比,网民的收入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城镇网民的增幅高于农村网民,另一方面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密不可分。

  2014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1小时,较2013年底增加了1.1个小时。网民对互联网应用使用广度和深度的提升,继续推动我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的持续增长。

  信任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网络信任不仅成为社会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深层网络应用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2014年,有54.5%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相比2007年的35.1%,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在转型期,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从“熟人社会”过渡到“生人社会”,传统社会的信任基础受到冲击,而现代社会信任体系尚未健全,人们的社会信任度有所降低。网络空间自我发展形成的信任机制,在逐步提升了人们虚拟空间信任度的同时,也渐渐影响到线下现实社会的交往、交易等场域,对实体社会信任的缺失也起到了一定的填补作用。此外,尽管一些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但整体上升的网络信任比例体现出整体网民对网络空间的包容程度在提升。

  互联网降低了沟通和交易的成本,也营造了互惠分享的网络空间。本次调查显示,2014年,有60.0%的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其中非常愿意的占13.0%,比较愿意的占47.0% 。借助网络空间,网民在信息和资源方面互惠分享,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创造了新的价值。

  与“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相比,“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互惠分享的意愿更加强烈。调查显示,10-29岁的年轻人相对于其他群体更乐于在互联网上分享,尤其是10-19岁的人群,有65.9%的网民表示比较愿意或非常愿意在网上分享。随着未来这个群体逐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互联网对互惠、分享、合作和创新的推动作用将表现的更加明显。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之一,网络空间给广大网民提供了平等表达自己意见的“新公共领域”。调查显示,有43.8%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其中非常喜欢的占6.7%,比较喜欢的占37.1%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

  网络空间“新公共领域”的特征有助于成为社会冲突的“安全阀”,良好、通畅的对话空间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倡导、引导网络参政议政,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通道评论时事、反映民生、建言献策,网络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与其他群体相比,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舆论表达意愿更强烈,尤其是10-19岁网民网上发言积极性最高,有50.2%的比例;其次是20-29岁的网民群体,有46.6%的比例。青少年处于思想意识形成期,言论表达的积极性较高,网络空间给了青少年群体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有利于培养独立的个性。但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现实混淆、言论的群体极化效应等也会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网民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本次调查显示53.1%的网民认为自身依赖互联网,其中非常依赖的占12.5%,比较依赖的占40.6% 。

  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小学及以下网民中有44.9%的人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63.9% 。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比例随学历增长而增长,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白领阶层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

  伴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互联网在农村网民生产、生活、娱乐中的重要性逐步体现出现,已经有47.9%的农村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但是农村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程度明显低于城镇网民,55.1%的城镇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高出农村地区7.2个百分点。这表明对于农村网民而言,互联网尚未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其生活服务平台。未来除了要继续缩小城乡互联网接入的数字鸿沟以外,更要重视城乡网民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差距。

  2014年,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即时通信作为网民第一大上网应用,在高使用率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攀升;微博、电子邮件等其他交流沟通类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博客社交性退化,媒体功能凸显,使用率呈现回升态势;电子商务类应用依然保持快速发展,手机旅行预订应用表现突出。

  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继续上升,达到90.6% 。2014年,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14年12月,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较2013年底提升了5.1个百分点。手机即时通信由于其随身、随时、拥有社交属性和可以提供用户位置的特点,自身定位逐渐从以前单一的通信工具演变成支付、游戏、O2O等高附加值业务的用户入口,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其他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2014年,中国网民手机商务应用发展大爆发,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63.5%,73.2%和69.2%,远超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而长期处于低位的手机旅行预订,2014年用户年增长达到194.6%,是增长最为快速的移动商务类应用。随着我国国民休闲体系的形成,手机旅行预订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

  截至2014年12月,购买过网络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7849万,较2014年6月增长1465万人。在网民中使用率为12.1%,较2014年6月使用率增长2个百分点。由于收益率下滑和中国股市回暖带来的分流作用,互联网理财已基本结束了其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增速开始放缓,同时新产品扩容速度也有所放慢。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22亿,使用率为80.5%,用户规模较2013年增长3257万人,增长率为6.7%;手机搜索用户数达4.29亿,使用率达77.1%,用户规模较2013年增长6411万人,增长率为17.6% 。

  搜索引擎是网民除即时通信外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手机搜索也在手机应用中位列第二位。作为基础应用,搜索引擎用户规模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而持续增加;同时,搜索引擎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也吸引着网民积极使用互联网搜索。

  搜索引擎应用在2014年表现出的发展特点是:搜索服务与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线上搜索连接线下消费的趋势凸显。搜索服务已经从单一文字链结果的展示方式,转变为文字、表格、图片、应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丰富展现方式,从关键词搜索转向自然语言搜索、图片搜索、实体搜索;另外,通过优化算法,以及结合用户搜索记录、社交活动及地理位置等信息形成的个性化搜索,成为搜索引擎的主推服务。同时,随着互联网O2O商业模式的发展,搜索引擎的角色也出现了重要转变,正在逐渐摆脱单纯的流量入口角色,通过旧产品升级、新产品开发、其他业务的收购和布局等举措,转型为对企业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和对用户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除了传统的将用户流量与互联网服务相连接的服务外,更加注重与线下商业的直接对接,打造O2O闭环,这也是目前搜索引擎持续提高流量和收入的重要发展路径。

  2014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格局基本保持稳定。过去半年使用过搜索引擎的网民中,使用过百度搜索的比例为92.1%;搜搜/搜狗搜索位列第二,渗透率为45.8%;位列第三,渗透率为38.6% 。专注于移动搜索的神马搜索和宜搜搜索的渗透率较低,分别为3.5%和1.9% 。在手机端综合搜索引擎市场中,品牌表现也比较一致:百度搜索以90.3%的使用率排名第一,其后分别是搜搜/搜狗搜索和,使用率分别为29.7%和21.9% 。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博客用户规模为1.09亿,较2013年底增加2126万,增长率为24.2% 。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6.8%,比2013年底增长了2.6个百分点。

  自2002年起步,博客在中国已有近13年的历史。博客是一个内容发布平台,它的兴起源自人们自我表达的需求。从社会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社会化的草根媒体,让网民从信息的接受者变成信息的发布者和评选者。早期的博客,兼具自媒体属性和交互属性,是公众交流信息、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兴起,博客的交互属性逐渐被替代。如今博客的创作者主要是精英人群,创造的内容也趋于专业化,博客的阅读者则主要把博客当成获取信息的渠道来源。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13年底增加5953万人,增长率为19.7%;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5.7% 。

  纵观2014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主要呈现出普及化、全球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网购群体主流年龄跨度增大,向全民扩散。CNNIC数据显示,2014年最主流网购用户(20-29岁网购人群)规模同比增长23.7%,10-20岁网购人群用户规模同比增长10.4%,50岁及以上网购人群用户规模同比增长33.2% 。

  跨境B2C业务的开启彰显中国网络零售全球化发展趋势。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海外优质商品的旺盛需求,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畅销,以及跨境支付体验的不断完善,2014年跨境B2C业务在天猫、京东、苏宁等各大网络零售平台上线。阿里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217个国家和地区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进行交易。至此,跨境电商在中国进入全球化大众消费时代。

  手机网购激发移动环境下消费,引领网络购物发展。2014年手机购物市场发展迅速。CNNIC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36亿,增长率为63.5%,是网络购物市场整体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3.2倍,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提升了13.5个百分点达到42.4% 。CNNIC研究显示,手机购物并非PC购物的替代,而是在移动环境下产生增量消费,并且重塑线下商业形态促成交易,从而推动网络购物移动化发展趋势。

  2014年随着京东、聚美优品、阿里巴巴的上市,网络零售市场格局趋向稳定。淘宝网、天猫、京东的品牌渗透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87%、69.7%和45.3%,遥遥领先于同类竞争对手。唯品会以特卖形式后来居上,超过众多传统网络购物平台,位居第四位,品牌渗透率18.8% 。由团购网站转型成功的聚美优品排在第九位,品牌渗透率11.7% 。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73亿,较2013年底增加3200万人,增长率为22.7% 。与2013年12月底相比,我国网民使用团购的比例从22.8%提升至26.6% 。与此同时,手机团购增长迅速,引领团购市场发展。目前,手机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19亿,增长率为45.7%,手机团购的使用比例由16.3%提升至21.3% 。

  历经四年的快速进化,2014年团购网站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美团网以56.6%的品牌渗透率位居行业首位。聚划算、大众点评团、糯米网相差不多,分别为33.4%、30.1%、25.9%,位居第二位至第四位。58团购以17.3%的渗透率位居第五位。

  团购网站在创立初期仅扮演着信息中介的角色,但是以低价为诱惑吸引用户的发展模式具有先天结构缺陷,团购网站难以长期维系客户。面对2012-2013年团购行业资本市场遇冷的局面,团购网站纷纷谋求转型。

  在电影票、酒店、KTV等细分领域纵深发展的美团网2014年占据行业领跑者角色;由于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优势和用户优势,糯米网于2014年被百度收购;横向发力在线预订、订餐服务、向婚嫁领域拓展的大众点评团也在2014年被腾讯注资。2015年团购网站会继续向O2O深化转型,借助移动终端结合LBS拓展本地生活化服务市场。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较2013年底增加4411万人,增长率为17.0% 。与2013年12月底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2.1%提升至46.9% 。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 。

  2014年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倒逼”传统银行改革,银行业的监管制度不断约束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金融安全。第三方网上支付在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运作下已具备多种金融服务能力(消费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小额理财工具),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一定冲击。

  2014年第三方网上支付和银行卡支付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对决,形成当前多元化主体并存的局面。2014年春节期间,大型互联网知名企业通过“红包”和“网上叫车”业务快速占领移动支付市场。随后,各大银行积极推广手机银行业务,同时联合银联、运营商大力推行基于银联移动支付平台的NFC手机支付业务。

  2014年央行紧急暂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业务,第三方网上支付则推出“白条”、“花呗”业务曲线信用消费。央行的出发点在确保用户资金安全,第三方网上支付通过小额信用消费化解用户疑虑。此外,第三方网上支付正在积极拓展跨境消费——支付宝和环球蓝联 合作,对银行的海外退税服务形成竞争压力。预计,2015年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与银行业务的竞合博弈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2014年网络支付市场,支付宝拥有88.2%的品牌渗透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银联支付以41.9%的渗透率位居第二位。移动微信支付后来居上,渗透率为21.5% 。腾讯财付通和快钱支付分别以19.6%和13.2%的渗透率位居第四位和第五位。

  截至2014年12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7849万,较2014年6月增长1465万人。在网民中使用率为12.1%,较2014年6月使用率增长2个百分点。

  网络理财产品在其发展之初的一年里风光无限,但转入2014年下半年,已基本结束了其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增速开始放缓,同时新产品扩容速度也有所放慢,主要归结于以下原因。第一,由于网络理财产品的购买便捷性、高流动性和其发展之初的高收益等特点使其潜在用户已很大程度得到转化。第二,受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影响,依赖于货币基金的网络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不断下滑,网络理财产品自身的吸金能力在慢慢减弱。第三,2014年下半年中国股市的回暖,分流了部分原本流向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资金,这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用户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造成一定影响。

  截至2014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22亿,较2013年底增长4096万人,增长率为22.7%,网民使用率由29.3%提升至34.2% 。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行度假产品的网民分别占比26.6%,13.5%,13%和7.6% 。与此同时,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用户规模达到1.34亿,较2013年增长8865万人,增长率为194.6%,网民使用率由9.1%提升至24.1%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在线旅行预订是移动端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务应用,手机火车票预订对其用户规模增长贡献最大。

  回顾2014年,我国在线旅游预订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虽然企业竞争加剧盈利压力突显,但市场前景看好。各国对中国免签和延长签证时间的政策激发更多出境游需求。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全面展开。首先,价格战仍然在市场争夺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携程与同程的景区门票大战,途牛掀起的“1元出游”大促等。其次,商业模式相互渗透融合阻击竞争对手。携程开启平台化思路,去哪儿引入OTA 理念,经济型酒店自建OTA重拾主动权。再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整合作战。百度系旗下拥有去哪儿、百度旅游;阿里系麾下拥有阿里旅行(去啊)、穷游网、在路上、美团网(酒店团购)等;腾讯系拥有艺龙、同程、QQ旅游。携程投资途风旅游网、入股同程、途牛,投资并购线下旅游产业等。最后,企业业务拓展抢占细分市场。携程与百程的签证价格战,同程与途牛的公关战、广告战极大促进了出境游市场的快速增长。

  激烈的行业竞争,用利润换市场的战略迫使在线年的财务报表面临利润亏损局面。迫于盈利压力,2015年在线旅游预订行业的竞争将更加理性。

  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中,品牌渗透率最高的是12306火车票官网,为50.2% 。去哪儿网以24.8%的渗透率位居第二位。携程网与去哪儿网的竞争呈胶着之势,以24.1%紧随其后。淘宝旅行/去啊、同程旅游和艺龙网渗透率分别为17.2%、14.7%和11.2% 。其他品牌的渗透率均不到10% 。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88亿,比2013年底增长了5561万,年增长率为10.4% 。即使通信使用率为90.6%,较2013年底增长了4.4个百分点,使用率位居第一。

  即时通信服务作为互联网最基础的应用之一,伴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在手机端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5.08亿,较2013年底增长了7683万,年增长率达17.8% 。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较2013年底提升了5.1个百分点。

  手机即时通信由于其随身、随时、拥有社交属性和可以提供用户位置的特点,自身定位逐渐从以前单一的通信工具演变成支付、游戏、O2O等高附加值业务的用户入口,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其他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在未来,寻求差异化路线与独特定位,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将成为即时通信发展的新方向。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较2013年底减少3194万,网民使用率为38.4%,与去年年底相比下降了7.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微博客用户数为1.71亿,相比2013年底下降2562万,使用率为30.7% 。

  2014年随着腾讯、网易和搜狐等公司纷纷减少对微博客的投入,各个微博客服务商之间竞争逐步趋缓,用户群体主要向新浪微博倾斜,这也促使新浪“微博”用户也较以往略有提升,微博客一家独大的格局明朗。

  社交媒体与社交类沟通应用体现出不同的应用属性。2014年上半年的“马航事件”和2014年下半年的“冰桶挑战”凸显了新浪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快速的传播速度、深远的传播范围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66亿,网民使用率从2013年底的54.7%升至56.4%,增长规模达2782万。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2.48亿,使用率从2013年底的43.1%提升至44.6%,增长规模达3288万,手机端游戏用户成为最核心增长动力的同时也意味着电脑端网络游戏用户向手机端的进一步转化。

  客户端网络游戏一直占据中国游戏市场最主要的位置,而其发展也为其他游戏类型的发展奠定了巨大的用户基础,从市场趋势来看,目前中国的游戏行业已经逐步进入高质量、多元化的发展时期。首先,游戏政策进一步松绑,Xbox One、PS4等游戏主机于近期在国内正式发售,使得游戏用户的使用选择拓宽;第二,网络的完善和上网设备的多样化,4G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硬件的提升促进了精品化、大流量移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游戏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与影视、文学等产业的结合日趋紧密,逐步形成影视、文学与游戏的多向互动,促进了游戏产业与周边生态产业的整体发展。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94亿,较2013年底增长1944万人,年增长率为7.1% 。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3%,较2013年底增长了0.9个百分点。

  网络文学自出现以来,以其低门槛和内容的非传统性,迅速获得了广大网民的认同并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条相当成熟的产业链。由热门网络文学作品培养大量用户、制造口碑,再通过影视剧改编、游戏改编、实体书出版等连带产生一系列衍生产品,实现了文学、游戏、影视、动漫等产业的交叉融合,不断在原有内容上创造出更多价值。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与3G、4G网络的迅速发展,网民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使得网民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被大大满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阅读市场。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较去年年底增加478万人,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6.7%,比去年年底略降,网络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减弱。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3.13亿,与2013年底相比增长了6611万人,增长率为26.8% 。手机网民使用率为56.2%,相比2013年底增长6.9个百分点。网络视频用户整体规模仍在增长,但使用率略有下降,手机视频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网络视频行业步入平稳发展期。

  2014年,中国视频行业发生了显著变化:战略层面上,资本结盟合作仍在继续,阿里入股优酷土豆,搜狐视频收购56网,小米与顺为资本投资爱奇艺和优酷,强强联合,完善自身的产品线,抢占流量入口优势;硬件层面上,自2013年底起,互联网行业刮起一阵智能硬件风潮,视频网站联合传统企业推出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盒子、视频手机等产品,试图布局“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内容层面上,2014年,主要视频网站都打着“自制元年”的旗号,大力发展自制剧,也涌现出一批知名度较大的自制剧作品,但绝大多数自制剧难以自立品牌,广告价值不高,利润率低。为此,视频网站将目光投向版权上游的影视公司,通过投资来获取内容版权,以此摆脱强势的电视台对优质内容资源的控制;行业合作上,视频行业开始与电商、支付等行业合作,将视频和购物场景相结合,实现“视商合一”,用户在看视频的同时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在文化、娱乐、商务和支付方面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

  在未来几年内,视频行业会朝着多屏幕、一体化的方向发展,PC、手机、PAD、电视等多屏幕协同发展,视频网站也会继续向内容制作和硬件设备上渗透,建设全产业链的业务体系。

  2014年,中国视频行业的格局基本稳定:过去半年内使用过网络视频的用户中,63%的用户使用过优酷网,排在首位;奇艺/爱奇艺、腾讯视频的品牌渗透率都在55%左右,分列第二、三位;百度视频凭借自身平台的优势和海量用户的基础,与多家版权内容方合作,成为多家视频网站的流量入口,其品牌渗透率达48.8%,排在第四位;土豆网、搜狐视频等有自身特色的视频网站的渗透率也都在40%以上。

  近两年,网络视频用户持续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移动端成为视频网站竞争的主战场。2014年,主要视频网站在手机端的格局略有不同:优酷网在手机端的品牌渗透率为48.3%,仍居榜首;腾讯视频、搜狐视频、PPTV网络电视在手机端的排名表现优于整体。

  分企业规模看,19人及以下规模的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不足90%,其中7人及以下的微型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最低,仅为81.5% 。

  分企业所在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较高,达93.2%,中部地区最低,为83.3% 。

  分企业规模看,7人及以下微型企业的互联网使用比例最低,为66.4%;50人及以上规模的企业,互联网使用比例均超过80% 。

  分企业所在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的互联网使用率最高,达85.1%,中部与东北部地区比例较低,分别为67.0%与56.6% 。近些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速一直处在全国前列,企业计算机与互联网使用状况发展较好;由于在本次调查中,东北部地区的第三产业企业较少,导致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比例偏低。

  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企业固定宽带接入比例为77.4%,是企业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方式。随着4G的普及,以及企业级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移动OA、移动ERP、移动CRM等的发展,未来移动宽带将会成为企业接入互联网的重要方式。

  本次调查的企业互联网应用是以联合国国际电联(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ITU)发布的《ICT核心指标》为主要依据,并根据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部分指标的增减。

  1、沟通类:利用互联网方式完成交流沟通的通用型互联网应用,主要包括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2、信息类:利用互联网获取或者发布信息、进行交流沟通的互联网应用,包括发布信息或即时消息、了解商品或服务信息、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等;

  3、商务服务类:利用互联网辅助企业更好的进行商务活动,如网上银行、提供客户服务等;

  4、内部支撑类:利用互联网辅助企业内部管理、内部工作效率提升的相关互联网应用,包括与政府机构互动 、网络招聘、在线员工培训、使用协助企业运作的网上应用系统等。

  根据本次调查,企业开展的互联网应用种类较为丰富,基本涵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电子邮件作为最基本的互联网沟通类应用,普及率最高,达83.0%;互联网信息类应用也较为普遍,各项应用的普及率的都超过50%;而在商务服务类和内部支撑类应用中,除网上银行、与政府机构互动、网络招聘的普及率较高以外,其他应用均不及50%,尤其是在线员工培训与网上应用系统,普及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开展全面深入的互联网建设,仍停留在基础应用水平上。

  截至2014年12月,全国开展在线% 。部分行业中,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的开展比例较高,分别达到38.4%、36.5%和34.9%,而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比例较低。2014年,互联网O2O商业模式实现高速发展,这一商业模式将实体企业尤其是本地生活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线下企业已经成为互联网消费经济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一趋势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展在线月,全国开展在线% 。与在线销售的开展情况一致,部分行业中,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开展比例较高,分别达到34.3%、36.5%和33.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2014年12月,全国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 活动的企业比例为24.2% 。部分行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开展比例最高,达35.9%;值得注意的是,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开展互联网营销的比例并不高,与制造业、建筑业相比基本持平,甚至更低。

  调查结果显示,利用互联网开展过营销活动的受访企业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利用即时聊天工具进行营销推广,达62.7% 。搜索引擎营销推广、电子商务平台推广依然较受企业欢迎,使用率达53.7%和45.5% 。互联网在网民生活中的渗透范围不断扩大、渗透程度逐渐加深,企业开展互联网营销的方式也随之不断创新,组合式营销、口碑营销、病毒营销等新术语层出不穷,企业对单一、传统营销方式的依赖度逐渐降低,同时对移动营销出现巨大需求。

  近些年,我国企业在办公中使用计算机的比例基本保持在90%左右的水平上,互联网的普及率也保持在80%左右,在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中,固定宽带的接入率也连续多年超过95% 。基础设施普及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根据企业开展互联网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方面,是采取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措施的企业比例较低,原因之一在于企业的互联网应用意识不足,之二在于内部信息化改造与传统业务流程的契合度较低,难以实现真正互联网化,之三在于软硬件和人力成本较高,多数小微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营销推广、电子商务等外部运营方面开展互联网活动的企业比例较低,且在实际应用容易受限于传统的经营理念,照搬传统方法。

  对此,需要政府、传统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业三方合作,开展市场教育、降低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技术和成本门槛,以实现互联网与传统经营业务的深度融合。

  2014年,互联网O2O商业模式发展迅速,作为线下商品与服务的直接供给方,传统企业在这一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传统企业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商业活动,另一方面是由大型互联网企业主导,为拓展其业务范围、增强O2O实力而连结传统企业的被动触网。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传统企业在内部运营、市场推广与服务和产品销售方面,将会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目前,互联网O2O商业模式仍处在形成与摸索阶段,传统企业的O2O转型仍未出现实质上的成功案例,且涉及的行业集中度显著,批零住餐和生活服务企业占比较高,尚未广泛惠及各行业的中小微企业。随着互联网与经济活动的全面结合、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和改革程度进一步扩大,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分界将越来越模糊,互联网将成为企业日常经营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O2O是Online To Offline和Offline To Online的缩写,是利用互联网使线下商品或服务与线上相结合,线上生成订单,线下完成商品或服务的交付。

  O2O市场评估模型的统计指标包括三个维度:环境因素、应用水平、发展潜力,这三个维度始终存在于O2O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中。O2O的环境因素,主要反映一个区域支撑O2O发展的经济、社会、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特别反映一个区域O2O产业发展就绪的潜力,即个人、企业利用互联网使线下商品或服务与线上相结合,线上生成订单,线下完成商品或服务交付的基础条件,如互联网的使用、电子支付方式的使用、快递服务的效率、O2O的安全诚信水平等。O2O的应用水平,主要反映O2O消费的规模、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等。例如:O2O用户规模、O2O用户覆盖面、O2O业务覆盖面、O2O应用使用程度等。O2O发展潜力,主要从潜在消费角度评估一个区域O2O产业发展潜力和市场机会。例如:O2O消费能力、O2O消费意愿。

  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设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等权分布。评估数据主要来源为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在线监测数据、国家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各省公开的统计信息以及其他二手资料收集。

  近年来,资本市场、互联网巨头与实体商业纷纷加速布局O2O领域,O2O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为了更好的挖掘市场机会和投资潜力,CNNIC根据O2O市场评估模型对我国1-3线城市、三大经济圈和重点城市进行综合评估对比,本次评估调查统计基于全国网民的O2O应用行为。

  从综合实力来看,一线分;二线,二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7分);三线分,与一二线城市及全国平均水平尚有差距。

  从O2O环境水平来看,一线分,领先优势明显;二线分;三线分,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一线城市网络发展水平、信息需求力度、产业支撑能力均明显高于二线O应用水平来看,一线分;二线分;三线分,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究其原因:一二三线O用户渗透水平相差较为悬殊,一线城市得分最高,遥遥领先于二三线城市,但是各线O应用深度相差不大,均处于发展阶段。应用维度下,一线%,二者均高于二线个百分点以上。二线%,网上叫车O2O用户渗透率为15.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

  从O2O潜力水平来看,一二线O潜力水平得分相差不多,分别为25.8和25.5。三线城市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3分),为22.7分。究其原因:一线O用户的消费意愿相对较高,尤其是餐饮和医疗O2O消费方面,二者非O2O用户将来愿意尝试使用餐饮和医疗O2O应用的比例分别为31%和25.7%;二线城市紧随其后,倾向于休闲和家政O2O消费方面,二者非O2O用户将来愿意尝试使用休闲和家政O2O应用的比例分别为29.6%和16.2%;三线城市相对较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6分。

  综上所述,一线O市场综合实力最高,环境因素、应用水平、发展潜力均高于二三线城市。一线O网络发展环境,网民对O2O的信息需求巨大,促使O2O用户迅速积累颇具规模。不过,一线O用户规模增长的红利阶段进入后期,非O2O用户转化成O2O用户的难度与二三线O产业逐渐渠道下沉拓展二三线城市用户。一线O用户的应用深度和频次,特别是在餐饮O2O、休闲O2O和旅游O2O领域。

  二线O市场综合实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分,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和开发潜力。二线O网络环境基础一般,网民对O2O的信息需求力度不大,使得O2O应用的中度用户和轻度用户分布比例较大,亟需通过O2O产品服务的促销推广和O2O网站及APP用户体验的提升,将二线城市迫切需要释放的商务、娱乐需求转化为O2O需求。二线O用户的社交和互动分享意愿更为强烈,是O2O市场需求挖掘和促进的着力点。二线O的市场机会较大,休闲O2O和家政O2O是其亟待开发的潜力市场。

  三线O市场的综合实力略逊于全国平均水平,其O2O网络发展环境和产业支撑能力发展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市场开发潜力。三线O用户使用社交平台、登陆视频网站和玩网络游戏的概率最高,网络社交和娱乐是其促进O2O需求转化的良好平台。三线城市手机支付用户比例较高,手机终端是其促进O2O习惯培养的主要载体。三线O用户的概率较高。

  三大经济圈O2O市场综合实力均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8.5分以上。环渤海经济圈的综合实力最强,为43分;长三角经济圈位居其次,为41.2分;珠三角经济圈排在第三位,为39.5分。

  从O2O环境水平来看,三大经济圈O2O环境因素相差不多。其中,珠三角经济圈得分最高,为49.2分;环渤海经济圈位居其次,为47.2分;长三角经济圈得分为44.3,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究其原因:珠三角网络发展水平得分最高,为75.6分, 较高的手机互联网使用率、4G用户规模和网络安全意识对其环境因素领先优势贡献最大。环渤海经济圈的需求驱动力度最大,O2O信息需求与其他两个经济圈拉开明显差距。长三角经济圈产业支撑能力领先优势明显,快递业务量和收入水平较高。

  从O2O应用水平来看,环渤海经济圈O2O应用水平较高,得分46,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23.8分);长三角经济圈位居其次,为37.3分;珠三角经济圈排在第三位,为34分。究其原因:环渤海经济圈O2O用户渗透得分最高,北京地区O2O用户渗透情况明显优于上海和广州。环渤海经济圈O2O用户网上预订火车票的比例为32.9%,高于长三角经济圈1.5个百分点,高于珠三角经济圈7.4个百分点。环渤海经济圈网上叫车O2O用户渗透率为20.6%,医疗O2O用户渗透率为13.6%,两者均高于长三角经济圈1.4个百分点,且分别高于珠三角经济圈8和1.2个百分点。三大经济圈O2O应用广度相差不多,用户覆盖面和业务覆盖面在同一水平上。而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O2O应用深度,即O2O中度用户和重度用户的分布水平明显高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O2O中度和重度用户的比例之和为38.2%,珠三角经济圈中度和重度用户的比例之和为26.9%,分别高于环渤海经济圈30.4和19.2个百分点。

  从O2O潜力水平来看,长三角经济圈O2O发展潜力水平最高,得分42.1;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相差不多,分别为35.8和35.1。三者均高于O2O发展潜力全国平均水平(24.3)。究其原因:长三角经济圈O2O发展潜力最大,该地区居民消费能力较高,非O2O用户团购订餐、网上叫车和家政O2O消费意愿更为强烈,其非O2O用户未来愿意尝试使用网上团购订餐、网上叫车和家政O2O应用的比例分别为31.6%、23.7%和17.4%;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O2O发展潜力水平相差不多。相对而言,环渤海经济圈非O2O用户餐饮、休闲、家政、医疗O2O消费的意愿强于珠三角经济圈。其中,环渤海经济圈非O2O用户未来愿意尝试使用餐饮、休闲、家政、医疗O2O应用的比例为31.4%、29.4%、15.2%、26.2% 。

  综上所述,三大经济圈O2O投资价值和开发潜力也较大。从O2O环境优势看,由于珠三角经济圈网络发展水平较高,长三角经济圈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在上述两个地区进行O2O产业布局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从O2O应用优势看,环渤海经济圈O2O用户规模较大,但是O2O应用深度相对较低,其市场机会在于深化O2O用户的应用习惯。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O2O中度和重度用户较多,其发展重点在于拓展O2O用户市场规模。从潜力优势看,三大经济圈较容易拓展的市场是餐饮O2O和休闲O2O,家政和医疗领域非O2O用户转化成O2O用户的概率较高。

  CNNIC研究显示,O2O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纵观O2O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25个城市,其地域分布主要沿三大经济圈展开。泛渤海O2O经济带由一线城市北京、天津,省会城市沈阳、石家庄、济南,其他城市大连、青岛组成。其中,沈阳和大连形成辽宁省的O2O经济城市群,青岛、济南形成山东省的O2O经济城市群。泛长三角O2O经济带由一线城市上海,省会城市武汉、南京、长沙、合肥、南昌、杭州,其他城市苏州、宁波组成。其中,苏州、杭州、宁波形成苏杭的O2O经济城市群。泛珠三角O2O经济带由一线城市广州、深圳,省会城市福州,其他城市佛山、厦门组成。其中,广州、深圳、佛山形成广东省的O2O经济城市群,福州、厦门形成福建省的O2O经济城市群。无论是泛O2O经济带,还是O2O经济城市群,充分发挥集群效应联合推动发展O2O经济,将会取得规模效益,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横向对比一线O综合发展水平:北京遥遥领先,排名第一;广州紧随其后,排名第二;深圳超越上海,排名第三;上海和天津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究其原因:北京网络发展水平较高;O2O信息需求量较大;北京O2O用户规模较大,酒店预订O2O用户渗透率21.7%,网上叫车O2O用户渗透率19.4%,医疗O2O用户渗透率16.1%,非医疗O2O用户转化成医疗O2O用户概率为27.1% 。广州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快递业务总量139031.4万件;餐饮O2O用户渗透率较高,团购餐饮美食的O2O用户渗透率为30.2%;非O2O用户转化成O2O用户的概率较高,非订餐订座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5.8%,非休闲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2.5%,非家政O2O用户转化概率为17.0% 。

  深圳移动网络发展水平较高;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63.1%;其中,休闲O2O用户渗透率为24.5%;机票预订O2O用户渗透率为23%;非团购餐饮O2O用户转化成餐饮O2O用户的概率为32.2% 。上海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快递业务收入高达3613060.4万元;网上预订旅游度假产品O2O用户渗透率为14.3% 。天津O2O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各项指标表现整体靠前。

  横向比较省会城市O2O综合发展水平,武汉、长沙、杭州位居前三位;沈阳、南京、合肥、成都、石家庄位列第四至八位;南昌、济南、西安、兰州、郑州、福建排名第九至第十四。究其原因,武汉O2O信息需求较大;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69.1% 。其中,团购餐饮O2O用户渗透率34.8%;休闲O2O用户渗透率35.9%;酒店预订O2O用户渗透率22.3%;网上叫车O2O用户渗透率31.5%;医疗O2O用户渗透率13.3% 。长沙移动网络发展水平较高;产业支撑能力较强;非O2O用户转化为O2O用户的概率较高,非团购餐饮O2O用户转化概率为41.8%,非休闲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7.1%,非网上叫车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7.6% 。杭州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快递业务总量84562.8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022279万元;旅游O2O渗透水平较高,机票预订O2O用户渗透率为22.1%,旅游度假产品O2O用户渗透率15.5% 。

  合肥非O2O用户转化成O2O用户概率较高,非订餐订座O2O用户转化概率为40.9%,非家政O2O用户转化概率为23.4% 。济南订餐订座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28.3% 。兰州非医疗O2O转化为医疗O2O用户的概率较高,为31.8% 。

  横向比较其他城市O2O综合发展水平,苏州、佛山、青岛位列前三名,宁波、大连、厦门分列第四至第六位。究其原因:苏州产业支撑能力较强;O2O信息需求较大;团购餐饮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25.4% 。佛山网络发展水平较高;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62.5%;其中,酒店预订O2O用户渗透率为20.8%,旅游度假产品O2O用户渗透率为13.7% 。青岛机票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21.6%;网上叫车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30%;非团购餐饮O2O用户转化成餐饮O2O用户概率较高,为34.1% 。宁波产业支撑能力较强;订餐订座O2O用户渗透率为22.1%,医疗O2O用户渗透率为17.9%;非O2O用户转化为O2O用户的概率较高,非休闲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1.9%,非网上叫车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0.8%,非家政O2O用户转化概率为26%,非医疗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0.1% 。大连非订餐订座O2O用户转化为餐饮O2O用户的概率较高,为32.4% 。厦门网络发展水平较高;休闲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25.6% 。

  研究过程中,CNNIC将“经常使用”O2O应用的用户定义为重度用户,将使用程度“一般”的用户定义为中度用户,将“偶尔使用”的用户定义为轻度用户,将“知道但没用过”的用户定义为潜在用户,将“根本不知道”的用户定义为待开发用户。

  数据显示,O2O应用的渗透使用程度由一线城市向三线城市逐级递减。各线%;中度和轻度用户在二线%;潜在用户在三线% 。

  一线O用户在休闲时间喜欢社交和购物,其使用社交平台和购物网站的概率最高;二线O用户在休闲时间倾向于阅读获取信息,其使用门户网站的概率最高;三线O用户更依赖于社交和娱乐,其使用社交平台、登陆视频网站和玩网络游戏的概率最高。

  一二三线O用户中每两个人中,有一个人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消费体验。其中,三线O用户的分享意愿更强烈一些,这部分人群占比56% 。

  一线O用户更喜欢使用微信分享消费体验,使用人群占比60%;二线O用户选择社交网站和微博分享消费体验的概率均高于一线城市;三线O用户在社交网站上分享消费体验的概率最高,使用人群占比63.4% 。

  一线O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频率不高,41.5%的人偶尔进行回复和评论;二线%的人只浏览、不回复;反而,三线O用户互动意愿和程度相对更高,15.8%的人经常回复和评论。

  研究显示,一线O市场综合实力最强,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为O2O市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O2O企业在一线城市的率先布局,迎合用户较强的O2O信息获取需求,迅速集聚了颇具规模的O2O用户;一线城市较高的消费能力和互联网应用水平,促使大量网民转化为深度O2O用户;由于一线O用户成功转化的概率与二三线城市相当,一线O发展重点将转向深化用户O2O应用行为,提升消费档次和使用频度。二三线城市的网络发展环境和产业支撑能力发展水平较高,将以培养用户O2O消费习惯,迅速拓展用户规模为发展重点。

  长三角和珠三角顺势拓展发挥用户规模效益,环渤海深挖用户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O2O通过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线上经济和线下经济协同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较高的网络发展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为O2O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有助于其大规模拓展O2O用户。与此同时,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较高的互联网和第三方支付普及率以及良好的手机互联网应用习惯极大的促进了本地生活化O2O服务的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具备了较高的O2O用户规模和互联网应用水平,城市群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频繁的人口流动会带动天津和唐山地区O2O经济;由于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北京地区的O2O用户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未来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方向将会在深度上挖掘用户O2O需求。

  从企业层面来看,餐饮、休闲O2O起源于团购,而团购市场格局已经趋于稳定,餐饮O2O的发展在团购的基础上向精细化拓展;从用户层面来看,一二线O的用户渗透率较高,非O2O用户成功转化成餐饮和休闲O2O用户的概率较高,因此餐饮、休闲O2O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与此同时,医疗和家政O2O的发展刚刚起步。由于就医难已经成为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大中城市消费能力较强,处理家务时间成本较高,其对于医疗和家政O2O的需求较为强烈,再加上一二线O用户转化成医疗、家政O2O用户的概率较高,由此可见医疗和家政O2O市场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自2008年以来,网络视频行业的用户规模一直呈增长趋势,截至2014年12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比去年年底增加了478万,用户使用率为66.7%,比2013年底下降了2.6个百分点。2014年的新增网民对网络视频的使用率在50%左右,网络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减弱,从而导致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持续增长,而使用率略有下降。

  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71.9%的用户选择用手机收看网络视频,手机成为网络视频的第一终端,其次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视频用户的使用率为71.2%,平板电脑、电视的使用率都在23%左右,是移动端、PC端主要收看设备的补充。

  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升级,再加之在移动端看视频能填补用户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唾手可得的优势,移动视频用户飞速增长。从终端设备的使用趋势来看,用户在PC端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比例在持续下降,移动端的比例则在持续上升。

  从不同设备收看网络视频的场所来看,“家里”是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最主要场所,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收看比例都在87%以上,手机的使用率也接近80%,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前景,家庭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电视作为家庭娱乐的中心,尤其是能自主选择节目和收看时间、拥有良好收视体验的大屏幕互联网电视,必将成为未来网络视频节目收看的重要设备。

  此外,有上网条件的公共场所,也是网络视频节目收看的主要场景,尤其是针对使用移动设备收看的用户。

  从不同终端设备的收看时长来看,网络视频用户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看视频的时长最长,32.4%的用户每天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收看网络视频的时长在2小时以上,其次是平板电脑,收看时长在2小时以上的用户比例为20.9%,用户在手机上看视频的时长相对较短。电视剧、电影等长视频节目强化了用户粘性,80%以上的视频用户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收看视频节目的日均时长在30分钟以上,在手机端,这一比例为56.1% 。

  在使用电视收看网络视频的用户中,58.5%的用户是通过智能电视收看,70.0%的用户通过网络机顶盒收看,其中广电系的机顶盒和互联网机顶盒平分秋色,市场占有率均在25%左右,IPTV的市场占有率接近10% 。

  使用电视这一终端收看网络视频节目时,其形式主要为互联网直播、节目点播和节目回放。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0.4%的互联网电视用户使用过点播功能,其中频繁使用点播功能的用户占36.3%,偶尔使用的占44.1%,另外有19.6%的用户从没使用过点播功能。点播功能使用的普及,体现了互联网电视付费点播模式的成熟。

  除点播外,互联网电视区别于传统电视的另一大功能是回放,它让用户自主安排收看视频的时间以及主动选择收看的内容,很好的体现了互联网的便捷性。调查结果显示,67.3%的互联网电视用户使用过回放功能,其中经常使用的用户占27.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里提供的回看功能,对使用互联网盒子收看视频节目回放的用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网络视频用户的收看路径来看,在PC端,通过视频客户端收看和直接访问视频网站收看的比例都在35%左右,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后再收看的比例为27.5%,这表明网络视频用户已经熟知某些特定的视频网站或者安装了视频客户端,并且形成了直接登录视频网站的习惯,视频网站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搜索引擎的导流作用减弱;在移动端的情况更是如此,通过视频客户端查找和收看的用户比例在60%以上,通过搜索引擎导流带来的用户比例在20%以下。

  从移动端视频用户的使用情况来看,通过客户端在线%的手机、平板电脑视频用户通过这种方式收看网络视频节目,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离线% 。

  在PC端,视频用户转换视频网站是几乎没有成本的,在手机端的成本则是新装一个客户端。在收看网络视频节目时,56.5%的手机视频用户会为了收看某个视频节目而安装新的视频客户端,其中女性用户的这一比例为67.6%,视频网站主要受内容导向,品牌忠诚度不高,谁掌握了优质内容,谁就掌握了受众。

  2014年视频网站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集合了专业影视节目、自制节目和UGC内容的综合视频平台——优酷网牢牢占据头把交椅,在整体品牌渗透率、忠实用户比例和付费用户比例上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视频网站;奇艺/爱奇艺、腾讯视频依托各自搜索、门户网站的庞大用户群,迅速聚拢了大量用户,加之他们在热门综艺节目、自制剧方面的大量投入,在各指标上的排名均处在视频网站的第二、第三位;百度视频在PC端虽不直接提供视频服务,但是其强大的导流能力和百度的品牌效应,铸就了其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整体品牌渗透率、手机端品牌渗透率均排在第四位。推崇用户UGC内容的土豆网忠实用户比例相对较高,达16.1%,排在第四位,搜狐视频在手机端的品牌渗透率表现相对较好,付费用户比例为4.7%,排在第四位。

  从CNNIC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表现较好的视频网站,或是得到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及其他资本的强力支持,拥有强大的内容资源来吸引用户,或是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目前,视频行业内的主要网站仍在如何盈利的道路上摸索。

  设备终端不同,用户的内容偏好也有所差异,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上,用户更爱看长视频,在手机上,部分短视频尤其是搞笑类视频和游戏视频的偏好度较高。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是目前视频用户在各终端最爱看的内容,也是各大视频网站花费投入最大的视频内容,尤以电影和电视剧为甚。但是,这两类视频内容更新速度太快,且内容繁复,对视频网站的品牌形象塑造无明显帮助。

  23.2%的手机端用户喜欢看搞笑视频,仅次于综艺节目。此外,手机端用户对原创视频、游戏视频的偏好度也高于其他终端设备。未来,各视频网站可针对各终端的不同特点,向用户推荐受欢迎的视频内容,实现精准营销。

  对于热播的电视剧,38.8%的视频用户选择直接在网上看,20.7%的用户选择大部分在网上看,直接在电视上收看的仅占14.9% 。

  传统电视媒体有稍纵即逝、被动接收、无法保存、播放时长受限制、广告时间长等先天性的劣势,网络视频则避免了这些缺点,很好的迎合了用户的需求。不过大量购买热播剧,也直接导致了视频网站的内容成本不断上涨。

  2014年初开始,强势的电视台开始收紧节目版权,多家视频网站都宣布“网络自制剧元年”到来,把更多资金投向自制剧方面。2014年,网络视频市场也确实涌现出了一批网友们耳熟能详的网络自制剧作品和栏目,给视频网站带来了知名度和用户流量,但大部分自制剧都反映平平,未能给视频网站带来相应地回报。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视频网站自制的节目感兴趣的用户占21.7%,对视频网站的自制剧感兴趣的用户占23.1%,47.4%的网络视频用户“只看自己关心的内容,不在意是不是网站自制的内容”,另外有16.4%的用户对自制内容的兴趣度不大。由此可见,网络视频用户在意的只是内容,对是否“自制”并不在意。

  自2004年网络视频进入中国,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这十年中,随着风险投资的大量进入,网络视频行业迅速发展并成熟,成为休闲娱乐类的主要应用。目前视频行业的格局基本确立,行业玩家都在商业模式上寻求新的突破。结合本次调查的数据,CNNIC预测未来视频行业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多屏幕、一体化,PC、手机、平板、电视等多屏协同发展,互联网电视将成为未来客厅娱乐生态的中心。网络视频发展初期,PC是人们收看视频节目的主要渠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使用PC看视频的比较逐渐下降,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产品的使用比例在上升。自2013年起,众多互联网公司陆续推出自己的互联网电视、盒子产品,加速布局客厅生态。经过互联网模式改造后的客厅,电视这一大屏幕会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沉至硬件,平台+内容+终端的方式会成为未来视频行业的主流。此前的视频行业中,大家争抢的主要是内容,靠内容来吸引用户,而未来,软硬件结合的布局才是视频巨头拼抢的关键。2014年上半年,视频行业的智能硬件市场异常活跃,这同样是一场入口之争,与互联网流量入口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上升至内容,内容依然是视频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在视频版权逐渐走向规范化的情况下,优质版权内容带来的用户流量优势更加凸显。因此,各大视频厂商针对优质版权内容的激烈竞争仍将持续;在自制内容方面,各大视频厂商也会从自身资源、运营优势出发进行持续投入,未来,自制战略将持续成为视频厂商的重要着力点;视频网站与影视公司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通过另一种“自制”的方式获取内容版权,保证内容质量,加强视频厂商的品牌打造。

  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整体游戏用户的规模达到37716万人,占网民总体的58.1% 。游戏作为互联网娱乐性应用的代表,因其丰富的游戏内容、代入感强、拥有社交属性等特点,已经成为大多数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10年至2013年网游用户在整体网民中的使用率逐年下降,这主要可以归因于手机网民的增长远高于PC网民的增长,而对应的手机网游的发展则比较滞后。随着2014年手机网络游戏逐步走向成熟以及游戏用户终端设备的普及,这一状况正在被扭转,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并在不断完善自身及周边健康生态的过程中寻求更加广阔的用户范围和多终端、多玩法的游戏模式。

  网游用户对上网设备的使用表现得更为前沿和多样化,对平板电脑和电视上网的使用高于网民平均水平。

  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平板电脑是网游用户最主要使用的游戏设备,而以电视游戏主机和手持游戏机为代表的专业游戏设备使用率仍然不高。随着游戏主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9月29日Xbox One于国内正式发售而PS4国行版也预期于2015年初发售,使得国内游戏用户的设备选择进一步拓宽,为未来的家庭娱乐中心和主机游戏市场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PC网游游龄在3年以上的老用户占到50.6%,而半年及以内的新增用户为7.3%,从游龄的分布也可以看出PC网游增长放缓的趋势。

  PC网游用户游戏日均在线% 。而作为重度游戏的PC端游用户的日均在线时长明显高于平均水平,2小时以上的占比达到50.6% 。

  PC网游用户中,付费用户占到24.9%,月均付费集中于11元-300元之间。PC端游用户的付费率则达到了48.3%,且月均付费在300元以上的用户在所有PC端游付费用户中占比超过30%,可见端游依然以其强大的代入感和丰富细致的游戏体验扮演着PC网游收入支柱的角色。

  PC网游的产品使用率相对集中,用户规模排名前15位的游戏产品用户规模都在100万以上。其中,腾讯公司占据8款,网易公司占据3款,搜狐畅游、完美世界、世纪天成和盛大网络各占据1款。此外,从游戏上线时间可以看出,PC网游的生命周期较长,最久的已经运营了13年。从游戏类型上可以看出,角色扮演类、动作格斗类、射击类、即时战略类等重度游戏类型是用户偏好的主要类型。

  PC网游的信息获取渠道较为多元,游戏网站/论坛和朋友推荐(口碑)是最重要的两大渠道。而PC网游的下载渠道则较为集中,游戏官网是最重要的下载渠道,这反映了PC网游的运营商对渠道具有绝对优势的掌控力。

  49.7%的手机游戏用户都是2年以内的新用户,反映了手机游戏在最近2年内的爆发式增长。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和价格的下降,资本和游戏厂商的发力都是推动手机游戏发展的重要因素。

  手机游戏已经逐渐从单机为主过渡到以网游为主。类型方面,跑酷躲避类、类、休闲益智类等轻游戏最受玩家青睐,而作为手机重度游戏的动作格斗类、角色扮演类、战争策略类发展势头良好,用户使用率在10%-20%之间,未来手机游戏收入的增长将主要来自这部分玩家。

  手机游戏日均在线%,表现出碎片化的特征。随着移动游戏制作商的注意力逐渐从轻度网游转移到精品的重度网游、智能终端硬件水平的提升和4G网络的发展,预计手机游戏将逐渐重度化而使得日均在线 手机游戏付费情况

  手机游戏用户中,付费用户占到24.0%,并且月均付费不超过100元的用户占付费用户总量的72% 。随着用户成熟度的提升、手机支付功能的完善,以及重度手机游戏的增多,未来手机游戏的付费情况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排名前15位的手机游戏产品用户规模都在1000万以上。其中,网游8款,全部为腾讯公司所有;单机游戏7款,国外厂商占据4款,国内厂商占据3款。此外,从游戏上线时间可以看出,虽然手机游戏的生命周期较短,但精品单机游戏的存活时间仍然可以超过5年。

  从用户的手机游戏信息获取和下载渠道来看,和PC网游不同,手机游戏的推广对渠道的依赖性非常高,这直接导致手机游戏推广的费用居高不下,众多小型的手游厂商生存困难,研发费用受到挤压,手游精品难以出现。可以预见,拥有渠道的手游厂商将进一步垄断手游市场。

  从用户规模、在线时长以及游戏收入等方面来看,PC网游吸引了最具价值的深度用户,仍然是游戏市场的中坚。但网民增长的整体放缓,人口结构导致的低龄网民的比例下降,以及PC网游用户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流失,都是导致PC网游增长放缓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PC网游也在不断探索着适合于自己的新商业模式,逐渐从从原本单纯的在线上进行游戏发展到线上游戏与线下比赛、甚至电视转播相结合,越来越多的商业化竞技游戏比赛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竞技游戏国际邀请赛,中国队伍包揽该项赛事的冠亚军并获得了超过600万美元的奖金,而这些奖金主要是通过众筹方式从游戏玩家购买比赛的电子门票中抽取一部分添加到比赛奖金池获得的。在类似的商业比赛中,玩家、参赛选手、俱乐部赞助商和赛事举办方各取所需,这种变化不仅给玩家带来了更多参与感,给PC网游产业本身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动游戏周边产业有了新的发展。如早期作为网游语音通话工具的YY语音、QT语音,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斗鱼、虎牙、17173等专业的游戏直播平台,游戏玩家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自己喜欢的竞技游戏高手进行交流,而其中某些玩家则因为其高水平或富有亲和力而成为明星,与游戏直播平台对直播过程中的收益进行分。

游戏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游戏新闻:

  • 下一个游戏新闻: 没有了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潢川县黄岗中心校开展幼儿教…
    积木易搭打造互动式虚拟仿真…
    绵阳市三台县潼川一幼开展20…
    全国妇联联合国儿基会“爱在…
    积木易搭打造互动式虚拟仿真…
    【网络中国节·中秋】中秋国…
    海淀学院路街道启动“兴才计…
    心灵相约、你我同行葵涌社区…
    青春有约 情系京口丨“天使白…
    参训人员成功就业!他们是怎…
     最新文章
    普通游戏新闻 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全文圣龙铁血上海海洋…
    普通游戏新闻 潢川县黄岗中心校开展幼儿教师音乐律动游戏培训冒险岛抓住…
    普通游戏新闻 深夜聊天室:我和4399的回忆元旦手机促销活动大学生兼职创…
    普通游戏新闻 家校社共育!为未成年人心灵赋能给成长加分徐州云龙湖食人…
    普通游戏新闻 静待花开见证成长——海宁市庆安幼儿园各年龄段家长开放日…
    普通游戏新闻 125项各类社科普及活动缤纷而至 第22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
    普通游戏新闻 长沙市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开展暑期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
    普通游戏新闻 利雅得将于2024夏季举办首届电竞世界杯再续大明时
    普通游戏新闻 这并不是一场FC24游戏……2324赛季捷克甲火影忍者470集巨乳…
    普通游戏新闻 星辉娱乐:目前AI应用已在公司的游戏研发上实现常态化敢死…
    普通游戏新闻 星辉娱乐获53家机构调研:AI应用已在公司的游戏研发上实现…
    普通游戏新闻 新游戏上线、球员转会贡献利润 星辉娱乐第三季度净利同比增…
    普通游戏新闻 好玩的欧美游戏排行榜 有哪些好玩的欧美游戏鲜网辣文推荐无…
    普通游戏新闻 腾讯旗下最热门游戏有哪些 好玩的腾讯手游排行榜2022异界之…
    普通游戏新闻 2023欧美游戏排名 有哪些好玩的欧美游戏国门之盾
    普通游戏新闻 必玩欧美游戏排行前十五 有哪些好玩的欧美游戏儿女传奇之宅…

    游戏信息资讯网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作者或来源机构不同意本站转载采用,请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