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者巨刃剑如今,要是你的朋友邀请你去玩一种叫“杀人”游戏,你可千万不要吃惊。因为它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血淋淋”。而是一种有趣的辩论游戏。
“杀人游戏”,又称PK(Police&Killer )戏,中文还有叫“警匪游戏”,正越来越受到学生和白领的追捧。据说,这个游戏原是美国公司培训员工时玩的益智游戏, 1999年由硅谷留学生带回中国的,先是在上海流行,然后传入北京、广州等地,2004年底全国第一家专玩“杀人游戏“的俱乐部“XCLUB”,在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附近的一家写字楼里开业,随后在各大中城市,也纷纷建立起了专门的俱乐部 。
目前,北京有四五家专门的“杀人游戏俱乐部,每到夜幕降临时,俱乐部前就会停满汽车,会员来这里不干别的,就是尽情地在围坐在一起玩杀人游戏。有的玩上两三个小时,很多的则是彻夜不归。????
这个游戏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时间内风行,说明它本身魅力十足。跟唱KTV一样,玩“杀人游戏”也要到专门的包房,一般有8到16个人一起玩。规则并不复杂,以8人为例,游戏中人的身份分为3种,4人为平民,2人为杀手,2人为警察。每局开始前,参与者摸取身份牌,游戏开始后,杀手每轮杀掉一个人,警察和平民则需指认出谁是杀手,通过投票将其推出,游戏以杀手或警察淘汰掉全部对手为胜。
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一个游戏包房。里面共有16个座位,十分紧凑,一位衣着整齐的女服务员作为游戏中的“法官”,坐在包房内长桌的前端,通过一台电脑控制游戏的进程,8位白领模样的男女分坐四周,表情悠闲。“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天黑请闭眼。”“法官”手持麦克风说。所有的人立刻把放在面前的面罩拿起来,戴在脸上。“杀手请睁眼。”握有杀手牌的两个玩家放下面罩,“谋杀”了一个闭眼者,随即戴上面罩。下一环节警察睁眼,通过知晓一切的法官验证一个闭眼者的身份,然后闭眼。“天亮了,请大家睁眼。”所有参与者放下面罩,法官首先宣布“被杀者”,然后由“被杀者”开始,每个人依次发言,推断凶手,最后投票将其推出游戏。接下来又是下一次“天黑请闭眼”。
“我怎么会是匪(杀手)呢?我看说我是匪的才是匪……”记者对面一位被怀疑为杀手的女玩家慷慨陈词,舌辩功夫令人刮目,3位“平民”顺着女玩家的话投了另一玩家的票,将其淘汰,结果一出来却令人大跌眼镜,淘汰的是警察,而该女玩家正是杀手……
伯清几个月前开始到俱乐部玩杀人,现在他已经很着迷这个游戏了,他说,“玩了这个游戏之后,再去KTV广场,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KTV、泡酒吧、泡网吧都是纯娱乐性的,带来的东西很少,而这个游戏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比较外向的人,思维会变得敏捷,条理会更加清晰;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人,让他们敢于当着很多人演讲,对性格是个开拓。”
“喜欢‘杀人游戏’,是因为觉得可以在这里放松一下,缓解工作压力,另外,对人的语言表达、分析推理能力都很有帮助。”玩家飞最近每周都有四五个晚上来俱乐部,之前,他的夜生活场所多为酒吧和歌厅。他认为,这应该是“一种更文明和精致的方式”。
这与一位被唤作“被罩”的玩家的观点十分吻合。他说,“杀人游戏”本质上仍是一种消遣方式,但是一种健康的方式。“在这里可以认识不少人,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这些目的虽然在酒吧或者麻将桌上也可以达到,但代表的品位是不一样的。”
“开办这个专业的俱乐部,其实就是想倡导一种有别于酒吧文化的夜生活方式。”北京心诡游艺工场的老板张言珂说,俱乐部的营业时间选择在晚上,一方面是因为消费人群在这个时间有空闲,另一方面,也有和酒吧文化拼一下的意思。俱乐部餐饮部出售的饮料中,没有一样是含酒精的,并且也不欢迎醉酒者参与游戏。用游戏者的话说,夜生活是消遣的,但酒精这一方式却是不够健康的。而这一原则,在国内十多个城市兴起的“杀人游戏”俱乐部中,已逐渐成为“行规”。
“在我们这里玩过杀人游戏的,再去其他场所玩都会不适应了。”张言珂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会员已达到1300人,包括一些演艺圈的人。仅2月份就吸纳会员600多人,刚过去的一周就有200多人成为我们的新会员。有人几乎每天都来,一个月能来20多天。”
张介绍说:游戏从晚上6点开始,最早结束也要到凌晨一两点,甚至每天都有玩通宵的。来玩杀人游戏的大部分是白领,特别是IT业和广告业的人士居多,其中不乏高层,他们每周都会来上几个晚上。在现有会员当中,最小的年龄只有12岁,最大的有50岁。但崔勋认为最适合的年龄是25—35岁的年轻人。
杀人游戏进入我国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但一直以来,它只是民间的一种娱乐方式,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相应的道具,连规则也模糊不定,每个自发的游戏圈子都有细微的差别,。
俱乐部的建立为此重新规范细化了游戏规则,专门定制了打开后可以看到不同身份名称和形象的金属身份牌来代替扑克牌,在每个包房设有液晶屏幕帮助裁判(法官)显示判决结果。游戏中还播放专门的高分贝音乐防止杀手杀人和警察验人的时候,因周围太安静而被其他人察觉。
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路学长说:“虽然现在网络游戏盛行,但网络使人们变得孤独,如果有一种游戏非常有趣味性,能聚集人群,使游戏回到本原,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把“杀人游戏”引入俱乐部的发起者正是看到了这个商机
“叫杀人游戏抑或叫其他名字,就像人们到茶馆喝茶、去台球室打台球,无非是找一个道具,至于这个游戏是否能推广,商家的营销活动固然重要,但还要靠游戏本身的吸引力。”
多游戏参与者很少有人讳言自己对该游戏的痴迷,“一玩就爱上了”成为他们解释自己连续几个夜晚在俱乐部泡到深夜的一致回答。尽管俱乐部在包房的醒目位置打出了“注意游戏时间不要过长”的标语,但ID为“钱比盖茨多”的玩家平均一周要去俱乐部5次,每次都要玩到凌晨2时以后。
一位接触该游戏一段时间后退出的媒体玩家说:“游戏角色中,无论警察还是杀手,要击败对手都需要伪装自己,伪装的手段就是诡辩和谎言。在游戏中,你甚至需要不假思索就要编出一大堆令别人信服的谎言,而且要辅以表情和肢体的配合表演,我感觉这很虚伪,对人性是有害的。”
类似批评的声音在网络上并不鲜见。在国内一个“杀人游戏”玩家聚集的论坛,记者看到一则留言:“杀人游戏”其实就是一个无事生非、当面撒谎的过程,只是看谁更圆滑罢了。在这个本来就已经够复杂的社会,每天夜里还要时时练习这样的功夫,不是显得更可悲吗?
复旦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康绍霞说,应该客观地看待“杀人游戏”。其名字耸人听闻,但游戏规则中透出的东西含有一定逻辑分析、交际演讲的成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属于心理游戏范畴。在国外,不少公司用这个游戏来测试职员的思辨、表达和判断能力。但既然是游戏,肯定也有负面的东西,正如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让众多家长始料未及的一样,本是为了愉悦心智,却不知道它会走了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