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化吧习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各类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供给侧引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进一步强化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提高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毫不动摇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顺应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坚持主动开放、高水平开放、全方位开放。
习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作为“双循环”的关键承接点,长三角有条件也有基础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此,建议:
加强一体化整合力度,推动长三角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坚决把中共中央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长三角在创新制度体系、优化要素供给等方面先行先试。
提升龙头领跑能力,强化上海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竞争、对外开放需求,在上海试行更高开放水平的外商投资准入、跨境服务贸易、金融服务业等规则,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建设先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长三角高水平开放新优势。充分发挥苏州、宁波等地比较优势,依托自贸片区、高新区、工业园等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先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激发产业链创新主体的活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切实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提高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战略性支撑作用,进一步释放“工程师红利”,将数量优势转化为驱动工程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为此,建议:
加大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力度。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应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尤其是要进一步扩大工程硕士、博士的招生规模,完善各层次毕业生结构比例。
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和竞争力提升,发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协同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人才链为引擎,前瞻布局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工程等新型工科人才培养。
聚焦工程教育质量,强化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培育。全面推行覆盖大中小学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整合式教育模式。制订“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标准和实施细则。完善相关政策,激发高校和企业参与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等。民建中央经过调研认为,以数字化赋能是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为此,建议: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积极探索建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城市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政府职能重塑、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
加快推进“城市大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市大脑”建设纳入“十四五”时期新基建重点,合理规划、布局建设重大数字基础设施如感知设施系统、数据采集交换、算法和运用平台,加快对交通、能源、生态、工业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公共信用平台。统一协调政府各部门尤其是金融监管部门及社会征信机构等,打通信息壁垒,以联盟链技术为依托,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各领域的信用信息,全面建成全国一体化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习指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为此,建议:
以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组织实施文化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行动规划、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分类指导工程等,实现文化产业平台、内容、技术、渠道,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加强文化产业高端人才队伍和智库建设。探索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机制,规范和明确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归属,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文化消费提质升级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强城乡统筹力度,打造文化消费区域新增长极,采取发放文化消费资金、优惠供给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消费节”等区域性文化消费刺激政策,激发文化消费主体活力。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按此要求,应认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在公共卫生治理、深化医改、医养康养结合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此,建议:
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制机制。将抗疫经验转化为制度保障。建设大疾控体系。健全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完善药品、筛查、诊断、治疗等配套政策,完善传染病防治的医保政策。
聚焦关键任务和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促进卫生健康治理现代化。完善医保制度体系。深化药品耗材领域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支持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医养康养结合的综合保障,积极实施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政府基本养老政策,推动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社会性互助养老,统筹机构、社区、家庭资源,统筹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医养康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长期护理保险在重度失能人员护理、推动医养康养结合服务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应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使命。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推进新一轮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政策精准落实。在积极发挥新基建新引擎作用、扩大内部市场深度、优化营商环境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生态系统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立足国家创新战略,加大创新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加强国家之间、机构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双向开放流动。
发挥自身特色,密切与华侨华人、海外专业人士和留学生群体的联系。致公党将继续发挥侨党优势,反映合理诉求、促进政策完善、构建服务平台、凝聚智慧共识,引导他们更好发挥在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中的积极作用。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实践证明,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的有力抓手。为此,建议: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基础上,科学编制国家海洋牧场建设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分级统筹规划海洋牧场功能定位、区域布局和建设目标,全面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
坚持市场化方向,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通过设立投资基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等途径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通过财税、信贷政策激励和商业保险创新等举措,支持民营企业、集体经济等积极参与海洋牧场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海洋渔业与海洋生物、地质、工程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海洋牧场基础研究,加快涉海专业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为进一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建议:
完善两岸融合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涉台法律体系建设,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展现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进一步发挥《反分裂国家法》对打击“”分裂势力、维护海峡两岸和平稳定的重要作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抓好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宣传落实。强化惠台利民政策的配套落实,提供同等待遇、共享发展机遇。密切关注惠台利民政策的后续反馈情况,评估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为台湾青年融入大陆发展创造更多条件。进一步扩大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就业领域,简化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就业程序。因地制宜为台湾青年创业发展提供合理的政策、资金等优惠和支持。
工商联系统坚决拥护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并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助力“十四五”任务目标高质量实现。为此,建议: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促进民营企业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出台促进传统产业和民营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意见;推动东中西部的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科技创新园等重点数字平台同步布局和发展基于5G技术的数字基建;遴选和培育一批数字信息骨干民营企业,形成带动示范效应。
引导民营企业与党同心同德谋发展。逐步建立工商联所属商会参与民主协商的工作机制,搭建商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长效联系沟通平台,让民营企业能有更多渠道反映意见建议。
开展“万企帮万村”乡村振兴行动,引导东部民营企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升级。将“万企帮万村”行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推动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作为助推中西部地区产业振兴的重点工作。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只有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为此建议:
加强统筹布局,构筑更优生态。一方面,要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认真求证,通过设立基础研究特区,进行持续稳定支持。另一方面,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组织高水平科学家、技术和产业专家等共同凝练核心基础科学问题,集中攻关。
改革评价体制,营造创新环境。建立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创新评价体系,对自由探索型的研究,重点评价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新规律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
健全投入模式,激发创新活力。持续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地方、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扩大资金来源。
创新管理方式,促进成果转化。提高基础研究成果向实用化、工程化转化的速度和效率,以新型举国体制构建科技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
“十四五”期间,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合理设置“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水生态建设得到加强。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推动源头治理。突出以降碳为目标指向的源头治理,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为核心,积极探索重点污染物协同治理。
紧扣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围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推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把生态保护修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现减污增容。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是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金融业要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作为。
以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为动力,建设更加规范高效的金融市场。建好建强多层次、多品种金融市场,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改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是金融工作的重大课题。借鉴国际通行良好实践,把我国金融市场建成对国内外投资者具有吸引力、对创新发展更有效率和活力的金融资源配置平台。
以吸引更多国际金融机构为载体,促进金融合作互利共赢。通过金融对外开放,破除零和游戏思维,凝聚合作共赢理念;抵御封闭脱钩逆流,践行开放包容发展共识;回击全球化受害论,体现国际合作成果。
以有效构建金融安全网络为后盾,为金融开放行稳致远保驾护航。构建并完善金融安全体系,建设维护可靠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金融行为合规性监管、资金流动大数据监测、宏观审慎预防性调节、市场预期引导管理,以及必要时的管控和干预,实现安全基础上的发展。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前,应抓住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发展乡村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引导各地规范和提升现有乡村产业,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现差异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把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摆在突出位置,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改善流通设施,加快形成沟通城乡的现代流通网络。加快实施农村流通网点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培育一批乡镇商业综合体。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冷链物流建设,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吸引留住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鼓励高校毕业生建功乡村,扩大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等实施规模。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发展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出台支持人才下乡政策,破除社会保障、医疗教育、职称评定等制度障碍,鼓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
习主席强调,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港澳工商界人士应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平台,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深入做好港澳青年工作。
坚持思想引领。港澳工商界共同发力,以社团和企业为纽带,针对港澳青年特点和需求,量身打造更多赴内地的学习交流活动,扩大交流规模,帮助更多港澳青年全方位、深层次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正确看待香港、澳门的历史变迁。
坚持事业引领。港澳工商界要积极为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主动为创业者参与大湾区建设解决资金、资讯、技术等难题,为就业者提供更多商贸、法律、金融、科技等职位。
坚持服务引领。港澳工商界积极行动起来,助推粤港澳三地政府、社会组织与企业深化合作,协同配合,推出更多有利于港澳青年发展的服务措施和联系平台。建议内地地方政府特别是实行自贸区政策的地区,为港澳青年制定更多住房、医疗、创业补助等扶持政策,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就业服务环境。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12日 15 版)(责编:张隽、关喜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