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升吸尘吸水机7月25日晚,黑龙江哈尔滨,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一男子疑因12岁的儿子充值3千多元用于玩游戏,与儿子发生激烈争吵后,一气之下持刀将儿子和妻子杀害,在割腕欲自杀后被抢救回来。
据报道,这名男子家庭困难,妻子身体也不好、身患重病却无钱医治,一家人都住在出租屋。男人的儿子今年12岁了,沉迷于手机游戏,最近刚给游戏充值了3000多元。得知此事的男子非常生气,但是教育孩子的话刚出口,儿子便不耐烦,还与男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冲动之下,男子持刀杀死了孩子,又将妻子杀害。心灰意冷的男子选择了割腕自杀,在等死期间拨打了报警电话。警方赶到现场后,及时将男子和重伤的妻子送至医院抢救,最终妻子不治身亡,而男子则脱离生命危险。
《刑法》第232条规定了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要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还应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要区别于发生在社会上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犯罪案件。如果不是性质极其恶劣的,适用死刑要慎重,特别是被害人存在严重过错的情况下,一般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本案中,本身家庭就贫困,而12岁的孩子还不懂事,给手机游戏充值了3000多元,气愤不已的男子想教育孩子,但是孩子又不服管教。致使男子在一怒之下,先是残忍杀死孩子,进而又对患病的妻子下了杀手,随后畏罪自杀。可见,男子主观恶性极大,性质非常恶劣,而后果也非常严重,孩子和妻子均被其杀害。因此,即便此案是因家庭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案件,对于男子也应从严从重处罚,在量刑,很可能会考虑对该男子适用死刑。
不过,本案毕竟属于因家庭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如果受害者的家属选择谅解男子,那么,对于男子可以考虑从轻处罚。
《民法典》第19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本案中,12岁的孩子,是未成年人,在法律上还是个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有可能都没有认识到这3000多元会对父母、对这个家意味着什么。并且,孩子为手机游戏充值3千多元,属于大额充值,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符,事前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事后又没有得到父母的追认,因此,孩子的充值行为是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男子完全可以要求游戏公司退还该充值款项。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规定了,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实践中,一些游戏公司基本上而一些孩子为了规避游戏公司规定,会使用监护人身份注册。
本案中,如果游戏运营商已经采取了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保护未成年人,比如:在注册游戏时采取实名制、对未成年人玩游戏作出时间限制等等,那么,游戏运营商便不存在过错,反之,则游戏运营商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最后,想说的是,虽说孩子犯了错,但是罪不至死,男子作为父亲、作为丈夫,失去理智残忍杀害自己妻儿,不仅毁掉一个家庭,自己也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