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诅咒下载我国3-12岁儿童年均阅读14.68本书,近半家长认为孩子阅读兴趣不足,约9成家长面临“选书难”……第29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新华社瞭望智库在京举办“深化全民阅读,提升儿童阅读能力”课题研讨会,并联合叫叫研究院发布《中国儿童阅读能力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我国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现状与家长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
报告发现,我国儿童阅读发展情况整体向好,但挑战犹存。通过研究发现,儿童阅读兴趣、阅读成就感偏低,而家长作为关键的儿童阅读引路人,在实施阅读引导的过程中普遍面临选书难、不了解孩子真实阅读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书籍阅读难度、担心网络短视频等内容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等困境,亟需获得来自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对此,报告课题组联合多位专家学者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叫叫创始人兼CEO魏纬作为报告总策划,也在研讨会现场分享了叫叫在儿童阅读领域的探索实践。
阅读是成长的阶梯,兴趣则是驱动孩子拾级而上的根本动力。报告研究发现:47.55%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阅读兴趣不高;46.89%的儿童阅读成就感(即对自身阅读能力的自信程度)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坚持每天阅读的儿童占比不足1/4。
报告同时显示,儿童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与父母期待孩子阅读的书籍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儿童更偏爱阅读漫画书、绘本类,童话、寓言故事类和科幻科普作品类,而父母却希望孩子加强文学名著类,诗歌、散文类,习题类等类型书籍的阅读,减少漫画书、绘本类书籍的阅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让孩子爱上阅读,就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不少家长是从功利角度看待孩子阅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功利化阅读更为明显。”
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也指出:有的家长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完全冲着学习成绩去的,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孩子成绩并无起色,对做题没什么帮助,甚至想放弃对阅读的坚持。但实际上,读书不能太功利,家长越注重结果,孩子越难体会过程中的快乐。
报告研究还发现,学业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儿童阅读表现下滑。报告显示,儿童进入小学高段(四至六年级)后,阅读数据相比小学低段(一至三年级)反而呈现下滑趋势,这说明学业压力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儿童阅读时间,也影响了儿童阅读兴趣。具体而言,小学低段儿童年均阅读量为16.75本,到了小学高段则减少至14.52本;29.30%的小学低段学生很喜欢阅读,到了小学高段则降低至25.70%;30.87%的小学低段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强,比小学高段学生高出6.24个百分点。
在摒弃功利化阅读思想、更好地平衡学业与阅读的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提出,应该让儿童阅读的内容更多样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所教育制度研究室主任、资深研究员陈金芳也指出:“儿童青少年需要充分扩展阅读的广度,进行多元化的阅读,而不是只倾向于升学所需的片面知识。将科学、人文、事实性、程序性等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最终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陈金芳表示,学校和家长在引导儿童进行课外阅读时,应更加注重阅读内容的多样性,在选择儿童阅读辅助平台工具时,也要着重考察平台为儿童规划的阅读内容是否足够丰富多样。“像叫叫这类专业的儿童综合阅读平台,能够系统地通过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领域的知识,帮助孩子拓宽知识面,打开思维,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报告显示,尽管大部分家长愿意引导孩子阅读,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家长普遍感到吃力,让孩子“读什么”是家长最关心的痛点问题,约9成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时存在难点。
“青少年阅读有一条黄金定律,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刘希娅表示,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适应他阅读的书,而分级阅读是有效的实现路径。她指出,分级阅读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智水平、认知能力、语言思维特点、社会性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兼顾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共性和兴趣爱好的个性,科学系统的阅读体系能更好地解决孩子“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通过专家、学校、社会等合力让分级阅读做到更科学、更专业,另一方面要将分级阅读的经验扩展到全社会。
“当前,市场上的儿童读物多如牛毛,可家长选择读物的过程却如同沙里淘金,难以选出孩子真正爱看、且适合其阅读水平与阅读需求的读物。”熊丙奇指出,专业化的儿童数字阅读,可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
据他介绍,目前越来越多从事儿童数字阅读的企业,如叫叫,不止步于单纯将纸质读物转换为数字版本,而是一方面通过科学分阶的阅读体系,为不同层次的儿童精准匹配阅读内容,解决“读什么”的难点;另一方面在唤醒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动力方面作出有益探索,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和交互手段,对内容进行再创作,甚至融合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增强阅读内容对儿童的吸引力,也让内容更易于儿童理解和吸收。
随着数字时代的全面来临,儿童参与数字生活的程度越来越深。《2022中国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显示,早在幼儿园时期(3-6岁),儿童的手机接触率就已达到91.8%,平板电脑接触率83.4%,电脑接触率80.6%。使用数字媒介、消费数字内容,成为“10后”们的生活日常。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认知乃至行为受到网络不良内容引导,成为家长们普遍担忧的问题。在儿童阅读方面,家长们也普遍担心孩子的阅读兴趣受到娱乐性网络内容的干扰。报告研究发现,高达9成家长担心孩子因网络游戏、短视频而不爱阅读。
“培养儿童阅读,要与短视频、游戏、动画‘抢儿童’。”熊丙奇指出,生长于数字时代的儿童,注意力和内容消费兴趣被无数充斥网络的短视频、网游抢占,要从这些天然具有更强刺激性和吸引力的内容当中划出一条“绿色通道”,让孩子建立持续的阅读兴趣。
那么,如何从海量的数字信息当中,为孩子们的数字生活划出一条“绿色通道”?报告提出,用经过筛选的优质、专业且富有趣味性的儿童数字阅读内容,代替未经筛选、仅具备娱乐属性、对身心成长并无帮助的“无营养”内容甚至是被污染的有害内容,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既满足了孩子的休闲与探索需求,同时又能让他们从内容当中汲取滋养,获得正向的教育和引导。内容专业化、趣味化、体系化的儿童数字阅读平台,能够成为家长们的有力帮手。这类平台不仅提供丰富优质的数字阅读资源,同时借助多媒体、交互式操作、AR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儿童用户的高吸引力、高粘性,让阅读成为对孩子而言充满趣味的过程。魏纬表示:“科学、体系化的儿童专属数字内容,能够将孩子从无意义的数字接触中’打捞’出来。”
报告指出,当前数字阅读已经得到家长们的广泛认可,儿童阅读逐渐形成了纸质图书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31.07%的孩子平时主要采用纸质阅读,58.84%的孩子平时主要采用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两种方式,另有10.09%的孩子平时主要采用数字阅读。也就是说,7成孩子将数字阅读作为日常主要的阅读方式。研究还发现,用过儿童阅读App的儿童的主动学习能力略高;在经常使用的数字阅读App调研中,叫叫最受欢迎。
在专家学者们看来,指引儿童走上热爱阅读、终身学习之路,归根结底是要充分尊重孩子阅读兴趣与成长规律,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与工具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阅读者,他们生来就有阅读的欲望,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这种读书的幸福就会追随他们一生。”刘希娅表示。
我国3-12岁儿童年均阅读14.68本书,近半家长认为孩子阅读兴趣不足,约9成家长面临“选书难”……第29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新华社瞭望智库在京举办“深化全民阅读,提升儿童阅读能力”课题研讨会,并联合叫叫研究院发布《中国儿童阅读能力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我国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现状与家长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
报告发现,我国儿童阅读发展情况整体向好,但挑战犹存。通过研究发现,儿童阅读兴趣、阅读成就感偏低,而家长作为关键的儿童阅读引路人,在实施阅读引导的过程中普遍面临选书难、不了解孩子真实阅读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书籍阅读难度、担心网络短视频等内容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等困境,亟需获得来自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对此,报告课题组联合多位专家学者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叫叫创始人兼CEO魏纬作为报告总策划,也在研讨会现场分享了叫叫在儿童阅读领域的探索实践。
阅读是成长的阶梯,兴趣则是驱动孩子拾级而上的根本动力。报告研究发现:47.55%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阅读兴趣不高;46.89%的儿童阅读成就感(即对自身阅读能力的自信程度)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坚持每天阅读的儿童占比不足1/4。
报告同时显示,儿童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与父母期待孩子阅读的书籍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儿童更偏爱阅读漫画书、绘本类,童话、寓言故事类和科幻科普作品类,而父母却希望孩子加强文学名著类,诗歌、散文类,习题类等类型书籍的阅读,减少漫画书、绘本类书籍的阅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让孩子爱上阅读,就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不少家长是从功利角度看待孩子阅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功利化阅读更为明显。”
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也指出:有的家长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完全冲着学习成绩去的,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孩子成绩并无起色,对做题没什么帮助,甚至想放弃对阅读的坚持。但实际上,读书不能太功利,家长越注重结果,孩子越难体会过程中的快乐。
报告研究还发现,学业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儿童阅读表现下滑。报告显示,儿童进入小学高段(四至六年级)后,阅读数据相比小学低段(一至三年级)反而呈现下滑趋势,这说明学业压力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儿童阅读时间,也影响了儿童阅读兴趣。具体而言,小学低段儿童年均阅读量为16.75本,到了小学高段则减少至14.52本;29.30%的小学低段学生很喜欢阅读,到了小学高段则降低至25.70%;30.87%的小学低段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强,比小学高段学生高出6.24个百分点。
在摒弃功利化阅读思想、更好地平衡学业与阅读的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提出,应该让儿童阅读的内容更多样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所教育制度研究室主任、资深研究员陈金芳也指出:“儿童青少年需要充分扩展阅读的广度,进行多元化的阅读,而不是只倾向于升学所需的片面知识。将科学、人文、事实性、程序性等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最终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陈金芳表示,学校和家长在引导儿童进行课外阅读时,应更加注重阅读内容的多样性,在选择儿童阅读辅助平台工具时,也要着重考察平台为儿童规划的阅读内容是否足够丰富多样。“像叫叫这类专业的儿童综合阅读平台,能够系统地通过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领域的知识,帮助孩子拓宽知识面,打开思维,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报告显示,尽管大部分家长愿意引导孩子阅读,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家长普遍感到吃力,让孩子“读什么”是家长最关心的痛点问题,约9成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时存在难点。
“青少年阅读有一条黄金定律,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刘希娅表示,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适应他阅读的书,而分级阅读是有效的实现路径。她指出,分级阅读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智水平、认知能力、语言思维特点、社会性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兼顾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共性和兴趣爱好的个性,科学系统的阅读体系能更好地解决孩子“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通过专家、学校、社会等合力让分级阅读做到更科学、更专业,另一方面要将分级阅读的经验扩展到全社会。
“当前,市场上的儿童读物多如牛毛,可家长选择读物的过程却如同沙里淘金,难以选出孩子真正爱看、且适合其阅读水平与阅读需求的读物。”熊丙奇指出,专业化的儿童数字阅读,可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
据他介绍,目前越来越多从事儿童数字阅读的企业,如叫叫,不止步于单纯将纸质读物转换为数字版本,而是一方面通过科学分阶的阅读体系,为不同层次的儿童精准匹配阅读内容,解决“读什么”的难点;另一方面在唤醒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动力方面作出有益探索,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和交互手段,对内容进行再创作,甚至融合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增强阅读内容对儿童的吸引力,也让内容更易于儿童理解和吸收。
随着数字时代的全面来临,儿童参与数字生活的程度越来越深。《2022中国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显示,早在幼儿园时期(3-6岁),儿童的手机接触率就已达到91.8%,平板电脑接触率83.4%,电脑接触率80.6%。使用数字媒介、消费数字内容,成为“10后”们的生活日常。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认知乃至行为受到网络不良内容引导,成为家长们普遍担忧的问题。在儿童阅读方面,家长们也普遍担心孩子的阅读兴趣受到娱乐性网络内容的干扰。报告研究发现,高达9成家长担心孩子因网络游戏、短视频而不爱阅读。
“培养儿童阅读,要与短视频、游戏、动画‘抢儿童’。”熊丙奇指出,生长于数字时代的儿童,注意力和内容消费兴趣被无数充斥网络的短视频、网游抢占,要从这些天然具有更强刺激性和吸引力的内容当中划出一条“绿色通道”,让孩子建立持续的阅读兴趣。
那么,如何从海量的数字信息当中,为孩子们的数字生活划出一条“绿色通道”?报告提出,用经过筛选的优质、专业且富有趣味性的儿童数字阅读内容,代替未经筛选、仅具备娱乐属性、对身心成长并无帮助的“无营养”内容甚至是被污染的有害内容,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既满足了孩子的休闲与探索需求,同时又能让他们从内容当中汲取滋养,获得正向的教育和引导。内容专业化、趣味化、体系化的儿童数字阅读平台,能够成为家长们的有力帮手。这类平台不仅提供丰富优质的数字阅读资源,同时借助多媒体、交互式操作、AR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儿童用户的高吸引力、高粘性,让阅读成为对孩子而言充满趣味的过程。魏纬表示:“科学、体系化的儿童专属数字内容,能够将孩子从无意义的数字接触中’打捞’出来。”
报告指出,当前数字阅读已经得到家长们的广泛认可,儿童阅读逐渐形成了纸质图书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31.07%的孩子平时主要采用纸质阅读,58.84%的孩子平时主要采用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两种方式,另有10.09%的孩子平时主要采用数字阅读。也就是说,7成孩子将数字阅读作为日常主要的阅读方式。研究还发现,用过儿童阅读App的儿童的主动学习能力略高;在经常使用的数字阅读App调研中,叫叫最受欢迎。
在专家学者们看来,指引儿童走上热爱阅读、终身学习之路,归根结底是要充分尊重孩子阅读兴趣与成长规律,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与工具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阅读者,他们生来就有阅读的欲望,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这种读书的幸福就会追随他们一生。”刘希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