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赖时代除互联网客户之外,游戏客户算是另一用云大户,头部游戏厂商每年的云预算变一变,云厂商的营收便都要抖一抖。11月IDC最新发布的《中国游戏云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4上半年中国游戏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
为留住游戏大客户,各家云厂商十分愿意提供极具性价比的方案,来维系合作关系。在云厂商之外,游戏客户也滋养了一批云游戏合作伙伴,坐标在广州天河区的西柚互动便是其中一家。
谢晓东2021年创立这家公司,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云与游戏圈十年,先是在乐视,售卖乐视云。乐视离职后,谢晓东进入金山云,继续卖云给游戏客户,离开金山云时,谢晓东已经做到了金山云华南游戏客户中的销冠。在金山云在游戏行业显露式微的势头后,谢晓东去到京东云,而京东云在游戏行业变化的背景下,业务拓展也变得尤为艰难。
一方面,游戏公司用云更加谨慎。早年大多数游戏公司的竞争策略是,每年开发上百款产品,偶遇爆款,而这几年因为游戏行业没那么景气,很多游戏公司策略也相对调整,一年只对外推几款精品游戏,这种情况下,游戏公司对于用云其实会更为谨慎。
另一方面,云厂商不断内卷发起价格战,从头部客户逐渐覆盖到中小客户,同一个游戏公司可能有七八个代理商在盯,僧多粥少,市场竞争非常火热。
而就在这个背景下,在京东云不久,谢晓东却决定出来创业做游戏云代理商。挑战重重,他如何稳操胜券呢?
创立西柚互动的时间是在2021年,但谢晓东创业的想法更早。他归因为大概是因为自己是潮汕人,做生意的想法刻在基因里,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妈妈做生意,所以加入乐视之前,谢晓东分别尝试过不同的创业项目,比如在学校买卖电脑和手机硬件、毕业后做学生团队旅游项目等。
之所以选择做云代理,一个是个人资源积淀,另一个是启动成本低。2021年,谢晓东拉着他的两个同事,三人租了一间十平米的小房间开始创业。在选择云厂商上,除老东家京东云之外,谢晓东与腾讯云也签订了合作协议。
“当时在市场上对比过几家,发现腾讯云政策对新代理是更友好的,并不会根据伙伴体量来进行梯度返佣。”
逆风做云代理第一年,西柚互动便做了2000万业绩,腾讯云、京东云对半。如此快速增长,谢晓东复盘认为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外部因素。
“我们算是赶上了云代理发展的末班车,那会行业还没那么卷。”而反观今年,随着云市场的放缓,中小游戏客户的价格战也开始激烈起来。一些游戏客户私下找谢晓东说,某云厂商给我们放了更低折扣......
二个是内部因素,谢晓东非常重视发展渠道,他拓展了200多个同样也是服务游戏客户的供应商,比如帮游戏客户做支付、数据监测的个体代理商,而这些代理商其实可以触达非常丰富的客户资源。
2023年,西柚互动的营收在前年的基础上又翻了一倍。不过谈起做云代理,谢晓东直言,自己在做直销时,其实不太看得上云代理,如今当自己从事了代理工作后,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想法太过短浅。
“之前我觉得代理商价值不大,只是厂商和客户之间的二传手。但实际上,市场中有大量客户需要代理商去覆盖。其次,代理商能够处理许多厂家不便处理或者尚未顾及的事务。而且,厂家若要构建生态、拓展市场,不能仅靠自身的力量去宣传推广,也需要代理商共同参与。”
除了对云代理这个角色有所改观外,谢晓东的眼里,做云代理始终不是创业终点。在做云代理两年之后,去年10月份,谢晓东开始探索海外发行业务,并且目前西柚互动游戏发行业务已经可以做到略有盈余。
“云代理其实是一个绝佳跳板,我出来创业做云代理,是因为我在这个行业已经深耕了快 10 年,成功的概率很大。我跟两个合伙人说,做云代理这件事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不可能失败。现在我们通过云计算完成原始积累,我们就一直在孵化其他项目,其实是遵循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就是希望多些尝试,去做一些以后可能更喜欢的东西。”
以下是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与西柚互动CEO谢晓东的具体访谈内容,雷峰网在不改变原意情况下进行编辑和整理。
一方面跟我过去职业经历有关,我在云行业已经10年了,2014年毕业后,我先去了乐视云,当时乐视云打出了中国视频云第一品牌的口号。一开始也没想选游戏行业,哪个行业有前景都会去做,但当时我领导跟我说这样不行,你必须要选一个赛道,于是进入游戏行业。
后来乐视出问题后,2016年我又加入了金山云,继续卖云给游戏客户,在金山做到了华南游戏直销的销冠,2019年我离开进入京东云,在京东云华南做游戏线口的负责人。所以我的资源基本都是在游戏、云这个圈子。另一方面,不得不说云代理,相较于别的创业方向,它的创业成本、门槛要更低一些。
此前在厂家任职时,我认为代理商价值不大。然而,如今当我自己从事了曾经认为价值不大的代理工作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想法太过短浅。实际上,市场中有大量客户需要代理商去覆盖。其次,代理商能够处理许多厂家不便处理或者尚未顾及的事务。而且,厂家若要构建生态、拓展市场,不能仅靠自身的力量去宣传推广,也需要代理商共同参与。
早年部分云代理商靠大量销售人员全面铺货,销售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对综合能力要求不高,一个销售几百万业绩即可。他们起步早,类似粗放式发展,比如围绕早期阿里拓展业务时多是电话销售,给优惠拉客户,没什么面销。然而,我们错过了那个时期。若我们与那些公司同时创业,或许也会采用类似方式突破市场。
但如今,市场环境已然改变。现在接触一个客户,往往有三四个厂家和七八家代理商同时竞争,单纯的电话咨询很难得到客户回应,必须依靠强大的商务攻坚能力。所以现在我们公司在培养销售人员方面更像厂家模式,注重对销售人员的全方位培养,包括渠道拓展、业务能力、情商、谈判能力以及品德等,期望每个销售人员都能创造千万业绩,走精英化培养路线。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哪种模式绝对更好,只是不同公司在不同阶段适用不同模式。
我们仔细研读了不同厂商的代理政策发现,腾讯云的政策对新代理商比较友好,并不是根据体量给你返佣。另外华南很多游戏圈的创业者也都是从腾讯出来的,给他们推腾讯云,其实更为顺理成章。
很重要的一点是发展渠道。我说的渠道并非只铺一些代理公司,我们重点发展的渠道是那些同样也是服务游戏客户,比如帮游戏客户做支付、数据监测的个体,一方面他的业务跟西柚没冲突,卖云对他们来说也是顺带的事,另外他们只需要把客户介绍给我们,后续则由西柚互动跟进。不过,这些渠道也不是一下就能马上有业务介绍给你,需要你长期维护,才可能有业务。目前我们这种渠道建立了200多个。
我们曾招聘过许多直销人员,一年招聘了十几个销售小组,基本上能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离开了。为什么呢?首先,代理商和厂家不同,厂家或许能给一名销售人员开出高薪,而代理商办不到。
另外销售也需要培养的,但2021 年我们刚创业,公司规模较小,制度也不完善,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销售人员,只能告诉销售人员这个月要完成多少业绩,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所以当时的失败率很高。
今年我们转变了策略,专门成立了一个技术部门。当有新员工入职时,我们会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培养,在完成产品培训之后,我们还设有专门的销售管理部门。
以往新入职的销售人员开展业务几乎全靠自身摸索,但如今情况不同了。鉴于我们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几百乃至上千个客户,我们会逐步将部分客户分配给这些销售人员,并给予他们三个月的成长时间。
如此一来,他们在遇到诸如折扣、产品等方面的问题时,只需联系公司的技术部门以及销售管理部门,这两个部门便会全程给予辅助与支持。
2023年整个云市场其实已经很卷了,云厂商都在打价格战,这种价格战对你们业绩有没有冲击?
会有一定冲击,但也还好。游戏公司相比其他行业有些不同,尤其是买量发行公司而言,其主要成本在于买量,也就是投放广告,服务器支出占比其实很低。我之前服务过一个游戏公司,它100万流水中,服务器需求只有1万,成本差异并不太大。所以它们更看重稳定性,会考虑把钱放在更稳定的地方。这就好比你自己生了孩子,宁愿自己过得差一点,也要给孩子最好的。
我个人觉得维护商务关系无非那几点,经常找人家聊,看看人家有什么需要帮助,先帮忙,建立信任,而后再谈生意。
游戏公司创业之初,他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找合适团队,而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待了十年,认识不少靠谱的技术人才,就可以给他介绍,我们算是在帮他的忙。
在他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所有公司都不可能创业的第一个月就一下子做得很大,前一两年基本上每年都在为推广业务而投入,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搭进去不少,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根据他的需求,给他介绍朋友、撮合各种资源,一直都在陪伴着他,甚至生活上也会帮忙。
之前有个客户的妈妈生病,在广州找医院看病,情况比较紧急,得找个好医生,我们潮汕人分布在广东各地,后来帮他联系到了一位医生,这样人家就会觉得你还是有点本事的。
所以这些客户粘性比较高,不会仅仅因为别人价格稍微低一点就改变合作意向,而是会先和你聊聊。甚至他还会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他会跟我说 :“晓东,这个生意你要自己有利润啊。”
基本是的。广州游戏圈和上海、北京的游戏圈还不太一样,广州游戏圈大多是草根创业,游戏公司特别多,广州、深圳、成都这三座城市,就得有数千家游戏公司,团队小的可能就几个人,大的可能几百个人。每年广州游戏圈都会出现一些黑马,可能突然间爆发,一年营收过亿、甚至上十亿。北京上海基本基本都是畅游、完美、米哈游这些老牌游戏公司独大,创业的公司较少。
如今游戏行业的私有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基本都是公有云,因为公有云的弹性扩容对游戏很友好。游戏客户集中四大件,主机、带宽、数据库和CDN,偶然会买些安全。
之所以去海外做发行,我认为主要是行业环境所迫,才促使做出相应举措。当下国内的利润状况不容乐观,以广州的游戏公司为例,它们大多属于买量公司,需要从各种媒体平台获取流量,这无疑会产生成本。而且现在这些平台的算法极为精准,比如,起初我以每个用户 10 元的价格将流量卖给你,之后发现你能通过该用户赚取 50 元,也就是用户能充值到 50 元,如此一来,平台掌握这一数据后,马上就会抬高单价,将价格提升至每个用户 40 元卖给你,这就使得你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进而导致国内的毛利率变得很低。
然而,海外的情况有所不同,他们平台算法相对没有国内这么严苛,给予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相对更长。所以,很多国内公司由于毛利率过低,并非是业务本身难做,而是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在此情形下,一方面是被迫做出调整,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必要考虑,毕竟游戏开发完成后,既然在国内已经发布,那为何不在海外也发布呢?这样还能多赚取一笔收益,这样做无疑能实现毛利最大化。所以说,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到行业环境逼迫而做出改变,二是为了提升毛利必须这样做,否则产品开发成本本就很高,而毛利却上不来,企业的经营效益就难以保障。
我们以发行海外产品为例,比如要将产品上架到台湾地区或者香港地区,一般来说,主流的上架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苹果应用商城,另一个则是谷歌 Play。
首先,当拿到产品后,可能需要先和研发部门进行对接,比如针对 SDK 平台等方面的对接工作。完成对接后,便着手进行上架操作。上架完毕后,就要开启各种市场方面以及实际运营方面的工作,包括开展各类运营预约活动以及相关流程的设置等,还可以邀请一些明星等来助力。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进行买量操作。具体而言,就是到市场上去投放广告,以此带动产品销售。而且,即便停止了广告投放,依然需要长时间的运营工作来协助维护产品。所以说,从运营到买量,再到后期的运营维护,这些环节我们都在为其提供帮助,这便是整个发行的流程。
云代理其实是一个跳板或者基石,我出来创业做云代理,因为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干了快 10 年,非常熟悉。我出来创业时,跟两个合伙人说,云代理这件事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不可能失败。现在我们通过云计算完成原始资金积累,我们就一直在孵化其他项目,其实是遵循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就是希望多些尝试,去做一些以后可能更喜欢的东西。
游戏发行公司是在去年10月份成立,现在每个月都有盈利,这个收入是达到我的预期了。今年,我们又在探索做游戏资讯平台,针对每个国家,泰国、越南、俄罗斯,每个国家做一个线下的沙龙活动,今年第一场活动是在今年9月份联合腾讯云、深圳一家游戏分析公司一起办的,邀请了50-60家客户,效果还是很好。
除转型做游戏相关其他业务,在云代理侧,你们有哪些策略去应对国内市场的内卷?
其一,是开展出海业务。就拿某云厂商来说,它在海外很多节点都未布局完善,这就导致它没办法跟我们竞争,毕竟连可供售卖的产品相关节点都没有,和我们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这方面根本无需过多考虑。
其二,针对客户群体及业务模式做出了调整。我们发现有些客户会倾向于选择高价值的模式。打个比方,一个人月收入只有 5000 元,你向他推销一款 2000 元的高端吹风机,即便跟他介绍 10 年,他可能也不会购买。也就是说,我们得找准对应的目标客户群体,这其实涉及到客户群体的转变以及业务区域、行业等方面的调整。
另外,腾讯每年也会推出一些新产品。我们可以在这些新产品领域寻找机会,避开与对手在正面战场进行直接的价格厮杀。不然的话,要是硬拼,人家价格比我们低,我们是很难取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