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956 tk“是谁煽动起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呢?就是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是他们逼迫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早早送上前线进行严酷训练,为的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让孩子能榜上有名。重点校们甚至制造出离奇的‘升学游戏’,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和年轻的父母生活在恐慌之中。”这是一位家长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举办的“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改革路径探索”研讨会上,情绪有些激动的话。
这位姓高的女士说,自己孩子几乎是从一进入小学就开始了升学的竞争,进入中学后学习生活状况更加让人忧虑。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轻松一些,有点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因此她和其他家长自发地组织一个“北京初中生生存状况调查”,并提出一些建议,授权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外发布。这份调查共有742位家长参与。
这份调查涉及初中生视力、在校时间、作业时间、辅导教材、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
学校按照教委的规定执行8点上课,但是班级又规定了班级的到校时间,于是到校时间又变成了7:40、7:30、7:20;部分学校仍然集体上早读、搞测验等等。
繁重的作业负担使得孩子们睡眠严重不足,初中生每天的睡眠时间7~8小时的占40%,6~7小时的占27.9%;6小时以下的还有7.41%。
北京初中的课时每天基本安排都在8节以上,有的多达10节以上,虽然每节课间休息10分钟,老师还要拖堂,有的学生还利用这短暂的10分钟“赶”作业。
仅有19.1%的初中生作业时间每天在两小时以下,其中有36.79%的学生作业时间在2~3小时,有27.63%的作业时间在3~4小时,更有9.70%的学生作业时间在4~5小时,5小时以上的还占了6.47%。而北京市教委规定初中阶段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有80.9%的孩子作业时间超出这一规定。
上课不犯困的孩子只占13.07%,有68.73%的学生有时犯困,还有14.29%的学生经常犯困。
“初中是孩子第二次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有合理的膳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但孩子们的锻炼时间太少,不足以支持身体的生长发育!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有3节体育课,有时还要被主课挤占!‘阳光体育1小时’政策在很多学校根本没有执行!尤其是在期中、期末考试之前的一两周,大部分学校的潜规则是没有体育课。”一位参与调查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平时根本没有锻炼的时间。
他说:“好几本练习册反复做,现在老师都用投影仪上课,教室得拉上窗帘,昏暗的灯光下孩子们还要记笔记,这也是孩子近视度数和近视人数不断增加的一个原因。”
家长们调查了初中生每周主课(语、数、英、物、化)在校外上课外班的时间。有88.27%的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上主课的补习班。每周课外班用时3~5小时的占20.35%;5~7小时的占22.64%;7~9小时的占16.17%;9~11小时的占10.24%。而不上课外班的仅占11.73%。
58.36%的学生周末只做作业和上课外班;能有时间既做作业又能发展爱好和体育锻炼的仅占13.21%;还有9.43%的学生只写作业,没时间干别的。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人家要多少家长就得掏多少。最让我们理解不了的就是很多中学背后都有一所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公办校办这样的培训机构,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改头换面接着办。有的是租公办校的教学楼,有的是租写字楼。最让我们无奈的是,学校老师动员学生周六日、寒暑假去课外班上课,理由是提前学新课。”一位家长说,这些学校自己办的课外班,把大人和孩子的时间搭上不说,本属于义务教育的课程,还要交上千元的学费,家长敢怒不敢言。
初中生的书包重量也在调查之列。初中生书包在4公斤以下的仅占6.2%,8公斤以上的占24.12%。7~8公斤的15.36%;6~7公斤的占17.65%;5~6公斤的占19.81%;4~5公斤的占16.85%。这么重的书包里,各类教辅材料占了大头。
家长们还调查了初中生主科(语、数、英、物、化)每科最多有几种练习册(包括学校自编自印的习题、卷子)。调查结果显示:将近40%的学校每科练习册多达5种。3种的占不到30%。而按照北京市教委规定,每科使用一种练习册的仅占2.56%。
“我们都经过了残酷、无序的小升初,才把孩子送进初中。其中的酸楚真是太多了。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让每个孩子接受平等的教育,可是重点校的存在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一位家长说如今“重点校”的称谓早已被示范校取代,其实只是重点校换了件外衣或者穿了件马甲。小升初的离奇“游戏”让人不堪回首。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我们就开始打听小升初的游戏规则,起早贪黑就是为了能让孩子进入重点校。甚至为了使进入重点校的机率大一些,选择好几个学校的培训班去‘占坑’。”这位家长说周围的人都想方设法为孩子制作出一份精美的简历,最厚的一份简历达到50页,小学6年攒的各种比赛证书有一大盒子。
“将简历送到重点中学以后,我们就把手机抱在怀里等通知。电线点到凌晨一点响起。这种游戏真是越玩越离奇,背后的导演就是‘重点校’的存在。”
“教育公平是我特别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和北京市教委说过,只要北京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我会一直提出提案,盯死不放。”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易行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凝已经连续两年在北京市政协会议上提交关于解决择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提案。刘凝表示,解决义务教育的“择校热”问题,必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使得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为真正没有“选择性”的教育。
择校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解?“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改革路径探索”研讨会上,大多数与会专家认为,要取消择校,就要取消以各种形式存在的“重点学校”。
在同时公布的21世教育研究院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展开的关于取消择校问题的调查表明,在1074名受访者中,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赞成取消“重点学校”,其中表示“非常赞成”的超过了61%。
“您认为要实现教育均衡,全面取消择校,首要工作是什么?”这个问题中,有37%的受访公众认为要“真正取消‘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其次是“长期有效地实施校长、教师交换流动政策”,选择这个选项的公众占受访者的29%。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治理择校问题的办法很简单,一是通过行政指令对择校问题进行规范,但是这种办法往往治标不治本,“治理‘择校热’的关键,是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学区内、城区内公办学校发展的相对均衡。”
北京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在发言时也表明自己的观点,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全取消“重点校”,原因就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特别是一个校长引领他的教师团队不断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公平、均等的教育机会,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为此建议:“坚决取消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取消择校费制度、改革‘小升初’和中考制度,建立政府依法治教的问责制。” (记者李新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