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元美由qvod孩子不和小朋友玩,喜欢单独玩。上幼儿园交不到朋友,不合群,没小朋友一起玩,是自闭症还是社恐的表现?这可愁坏了家长们。
小林的妈妈介绍说,孩子总喜欢独自玩,不与同伴交流,常自言自语,电视语言多,还经常捣乱,惹是生非而被别的小朋友孤立。此外还怕人群,不会交朋友,自己的东西不分享给别人,无法融入集体。像这样的病例近年来越来越多,长期发展下去对孩子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危害,比如孤独、固执、任性,甚至影响孩子的认知、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们发现孩子合群需要一种社会认知能力,首先能区别自己和他人,其次孩子能意识到他人的主观体验与他自己的不同。这些都是儿童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认知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最终孩子能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自然推理,意识到别人行为的内在状态,如紧张、情绪、渴望等。所以这种社会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社会经历和孩子的认知能力共同促进孩子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理解而发展出来的。
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并呈阶段性的发展,比如3月的婴儿就可以协调声音和面部表情,6个月的婴儿可以理解活动是有明确目标的,孩子到了9个月,就能跟随和引导别人的眼神,等到了1岁,孩子就能区分意外和故意的行为,15月就能用较少的线索确定目标导向的活动(如仅用眼神),18月的时候有同情和合作行为,出现共同关注和假扮性的玩,2岁逐渐理解他人的情绪,3岁可以理解他人的需要,4岁的孩子就可以理解他人的想法和信念。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合群呢?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和环境或孩子气质性格有关。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气质性格比较敏感,容易害羞,而有些孩子因为家长过度保护,家庭氛围不良,养育方式不正确,孩子比较霸道,或者孩子交往环境单一,还有些爱指手画脚,喜欢控制别人而不受小朋友欢迎。还有些是病理性的,比如发育迟缓或语言迟缓,情绪焦虑或抑郁,选择性缄默症,社交障碍,多动症,自闭症。尤其是要排除自闭症,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也是最常见的孩子不合群的原因,需要到正规专科医院评估和检查。医生会根据详细的病史,结合神经心理评估报告,明确诊断,然后给予恰当的干预,早发现、早干预可以极大的改善自闭症的预后。
发现孩子不合群,除了及早就医,家长们在家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或幼儿园老师,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和安全感,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教孩子如何与人沟通,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给孩子安排一些愉快的社会活动,帮助减轻孩子的孤独感。父母一定要积极参与,家长父母不要太过于严厉,多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建议减少或避免电子媒介,目的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和同龄人相处。
照养人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注意要感受灵敏,尽量促进孩子自己的自主性,帮助孩子理解周围人和事物,尽量给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或解释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不断让社会的观点内化,以促进孩子身心成熟。照养人要把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联系起来,根据孩子心理状态帮助理解行为,恰当的说出来,促进孩子的社会认知,比当孩子有如下这些心理状态的时候,家长应该根据关键词恰当的予以解说,比如在认知方面:想、知道、相信,需求方面: 想要、希望、期望、关心,情感方面: 伤心、受伤、生气、开心、兴奋、不喜欢。
同胞和同伴对社交认知发展也很重要。研究认为较多的同胞有助于提高社会认知,这样孩子可以暴露于多种观点和更多的心理语言。多种种群体儿童的暴露,如高度的冲突、排斥、合作和玩耍的机会都是可以促进社会认知的发展。老师也是小朋友互动的伙伴,正式的课堂也有助于社会认知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多次练习,可促进孩子及早适应群体环境。
家长们也可以借助玩具,孩子们在玩玩具的时候,鼓励他们分享,合作和轮流,促进社会认知发展。通过创建让孩子一起玩的任务,完成合作。如拼图,棋盘游戏帮助孩子学习轮流、享受赢和坦然接受失败。一些涉及化妆和道具的游戏,可以通过交流和想象促进语言和社交发展。
最有效的方法是家长们示范给孩子特定的社交行为。可以首先模拟一个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比如不分享玩具给别人,自然得不到大家的喜欢。然后演示正确的方式,比如分享玩具给别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开心玩。这种手把手的教学,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直觉体验,更容易理解怎样做才是对的。当然社交行为要反复练习,重复会帮助孩子记住积极的社会行为。家长不用太着急,小孩子很难一下子做对,一遍一遍练习直到做对为止。为了使练习起到更好效果,还需要强化练习,就是通过一些口头表扬,小贴纸,年龄大的孩子还可以用激励图表,当图表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家长就满足一个孩子一个要求,比如多休息十分钟或者给孩子喜欢的口香糖。每次孩子表现出进步时,举行一个小的庆祝活动,这些都会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家长要注意在表扬的时候要具体、及时,确保让孩子知道你在关心他的努力,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孩子为什么得到了这些奖励,这样会让孩子下次做任务的时候更加希望得到奖励。
总之,孩子不合群不一定是一种病,而是和很多因素有关,既有环境因素和孩子自身的原因,也有病理的原因,家长们需要提高敏感性和警惕性,及早识别。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长期不合群,千万不要认为长大了就好了,需要尽早到专科医院就诊,避免错过干预机会。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儿科 杨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