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行白书女不管是三战还是直接工作,都是你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决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就业形势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如果你非常自己热爱所学专业,读研以后能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那准备考研再战吧;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研究生学历这个光环,或是周围人都在考,不考上对不起父母等等,那么也许这个途径真的不适合你,还是去找工作吧,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本人是专科考研,考了两年,跨校跨专业考上了211。第一次失败后,我思考自己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再来一年能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想好了这些,才义无反顾地去准备二战。
第一次考研失败得很惨,但我想继续考,所以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二战时犯同样的错误。
第一次考研是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的,下班后只能在宿舍学习。我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两人一间。虽然一间屋子人不多,但是那栋楼都是工厂里的同事,一到晚上非常热闹。聊天、打牌、看电影、玩游戏,一直持续到深夜。
我是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工友们在旁边玩,我就很难学得进。我也不好意思说让他们别玩了,我要学习。经常我在桌子这边背书,工友们在桌子那边看电影,背着背着,我就把电影台词背下来了。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两个月的时间只看了几页书。考试前我就知道这次没戏了。
白天上班,下班之后才能学习。通常,下班、吃饭、回宿舍,打开书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晚上七点了。到11点左右睡觉,一天满打满算只有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这点时间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并且,从打开书开始看,到进入学习状态,是需要时间的。就我自己来说,十几分钟进入学习状态算比较快的了,有时候半个小时都进不了状态。在工厂宿舍那样嘈杂的环境中,经常被打扰,然后又要花很长时间进入状态,所以真正能够学习的时间很少。
虽然有网吧可以上网搜集资料,但毕竟远离校园,信息非常滞后。报名之后,光是花在找学习资料上的时间都很多。
如果当时结缘知乎,我可能就不用走那么多弯路了,现在知乎知学堂推出了官方课程“小白偷跑计划”,线考研的同学不容错过:
学习时间不够,我就辞职,专心考研,别的什么都不干,这样每天可以保证十几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以前学习环境不好,导致效率低下,我就到一所学校做了校漂。那所学校考研率很高,曾听那里的学生说,大四刚开学,辅导员就动员学生们考研,因此每年考研率都在70%以上。学校有个很大的教室,没有课,专门给考研的学生上自习用。我很幸运在那个教室抢到了一个座位,省去了在不同教室间奔波的辛苦,节省了很多时间。
在最后几个月,我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早上7点之前就开始学习,一直到晚上10点教室关门。除了吃饭和饭后小憩,一天可以学习12小时以上。
做校漂还可以解决信息闭塞的问题。由于考研氛围浓厚,校园里到处都是辅导班的广告,他们也会开一些免费的讲座。虽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报班,但也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在教室跟一起考研的学生交流,也能获得很多信息。
没了工作,收入立马归零。之前工作的工资低,没攒下什么钱,过个年就全花完了。而饭费、交通费、学习资料费、后期租房子的费用,都是稳定而不可少的支出。
为了在不影响学习的同时,解决经济问题,我只能厚着脸皮跟同学朋友借、向家里要。专科一起毕业的同学,那时候都已经济独立,有的甚至已经买房了,所以跟同学借钱的时候真的很难受。跟家里要钱的时候更难受,本该孝敬父母的时候,却还要花他们的养老金。每次看到“啃老”这个词,心就像针扎一样难受。为了尽可能少借钱、少要钱,那段时间更加节俭,去食堂吃最便宜的饭菜,尽可能减少非必要支持。
解决了第一次考研的影响因素,又有明确的目标,剩下的就是努力学习了。自学的过程是枯燥的,酷热的暑假,教室没有空调,风扇约等于没有,热得受不了了就去厕所洗把脸,稍微凉快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管考研还是工作都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说得白一点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斤两,自己考研的上限”,在此我们可以借助一下SWOT分析。
即Strengths:自己的优势,包括学习能力强、有意志力、自制力及对节奏的把控、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等。
Weaknesses: 自己在以上方面的劣势,学习底子薄弱、易受到干扰等。
Opportunities:考研过程中面对竞争对手,自己的机会在哪里,掌握了哪些资源。
Threats:考研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如考研信息不畅,过分依赖辅导班等。
通过SWOT分析,对自己的考研状况有一个有初步的认知,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怎样发挥;短板在哪里,如何避免。
选择考研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可能选择了一条相对艰难的路,考验的不仅是你的学习能力,还有你的心理素质。短则三个月、长则将近一年的时间,每天在自习室内备考,要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如果你考热门学校热门专业,竞争更加激烈,付出的汗水更多。
但是考研更有前途。考研不仅能提升学历,丰富专业知识,还能增长见识、增加人脉,相对薪资待遇比本科生更好,对未来发展非常有利。尤其是志在学术的同学,能够潜心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也是人生的一大确幸。
并且,研究生的起薪较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不少人选择考研的动力之一,在一线城市研究生平均薪资已达6500元以上。名校的硕士学位更是金字招牌,热门专业年薪几十甚至上百万也是可以达到的。
有位老师说的好,如果你不是真正地想学习深造,就不要轻易考研。想早点经济独立的同学着手找工作可能更会合适,如果你在工作以后想考研也是可以的,只是到时可能会有很多因素干扰你。
要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综合考虑父母老师的意见,科学分析你自身的情况,再做选择。
主要包括招生人数、历年报录比、试题难度、风评。这一阶段比较慢,可能花费一到两周,主要因为信息少,难获得。
报名与录取比例,可在招生院校的官网或中国教育在线上查询,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该专业的火爆程度。
这是个较关键的信息,反映这个专业的报考热度、竞争激烈度,从中也可大致看出潜在的竞争对手有多少。
随着复试、调剂的进行,各大高校的拟录取名单也陆续出炉,在学校有研究生官网或各院系官网都有公布,可以查询。
有些名校热门专业推免名额可能会占很大比例,那么留给统招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就更激烈,难度更大。因此推免人数是个重要参考。
从以上人数可以准确算出该校该专业的报录比。此外,还要关注下复试比例及最终成绩计算方式。差额复试比例越高,当“炮灰”陪考的同学越多;复试、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越高,学校的自主程度越大。
考研不是闭门造车,获取以上这些有效信息尤为关键。有时“信息不对称”会成为选择学校和专业最大的挑战和绊脚石。那么这些信息从哪些渠道获取呢?
包括学校简介、招生信息、招生简章以及咨询联系等。还有最重要的专业课参考书和报录比等信息都可先在这一官方来源查询。
这个是研究生招生的官方网站,国家政策、各院校政策、考研常识、报名、调剂甚至是各个学校的详细信息都在这里。
包括一些目标院校的论坛社区、硕博士的学术科研互动社区,还有一些论坛的考研资料下载页面等渠道。不过这些资料相对比较杂,需要仔细甄别。
这些平台集中了很多经验贴,尤其是知乎,公共课怎么备考等有很多很详细的回答,但是经验帖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来借鉴,不能完全迷信经验帖。此外,微信搜索也是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大家可以在搜索栏里根据关键字搜索微信文章和公众号,经常会有一些很干货的东西。
特别是已经考上你的目标院校的师兄姐,或者没考上但是报考你的目标院校的师兄姐。除了一些公开渠道外,还有两个地方是一般人不会去的。一是你目标学校的研究生院或者研究生处;二是目标学校周边书店的资料。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去这两个地方转一转。
专业课资源的话当然是招生院校官方参考书及往年考试题最可靠最好啦。有的学校在其研究生院网站或者各学院的网站上有这些资源,找到之后要第一时间下载下来哦。
除了招生院校的官网学习资源,上文所述的研招网、中国教育在线、考研网、考研帮、各微信公众号、考研交流群及目标院校学长学姐那里都可以试着找找,还可以上B站和幕课
在B站上你总能找到一些免费视频,涵盖考研经验、考研数学、考研英语、考研政治等。可以说B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是学习者的天堂,几乎所有比较著名的公共课视频和少部分专业课视频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而且无广告,不开会员就可以加速播放,直接搜索所需的老师名字、机构名字即可。如今由于版权的原因,资源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不过还是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
而幕课则Mooc汇聚了各大高校开放课程,资源很强很强,能搜到你一志愿学校的开放课程。按照专业在「课程」里搜索,你就会看到专业的分类,包括外语、计算机、理学、工、经济学、法学、文史哲等,真的是应有尽有,知识的宝库啊!当然也可以按照你的一志愿学校去搜索,看看你的一志愿学校,有没有在Mooc开通你所学专业的课程。
至于公共课,资源就更多啦,在这先不赘述了。值得一说的是,复习的顺序建议把政治放在最后(初试前的几个月),先开始英语和数学(如果跨考需要考数学的话),这两科也是两块难啃的骨头,需要先“啃”个差不多再开始“啃”政治。
(1)做题过程中学会自己做总结,可以建立错题本。在备考数学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会学习的人和不会学习的人最大的差距就是总结能力。总结不是简单分类再集中到一起,而是按题型和考点进行分类后自己总结出共同点,记在笔记中,得出固定结论和固定题型,以后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马上从脑海中提取出来。刷题不盲目,归纳多总结!
(2)听课看视频和做练习题的时间比例。数学是理科,纸上谈兵要不得,需要大量的重复来巩固和验证所学内容,视频听课学习是理论学习阶段,做题则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内化的过程。我认为恰当的时间分配应大约为3:7,更多的练习时间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3)一定要重视背的重要性。很多同学误以为数学这个学科不靠记忆,公式不要记吗?数学当然要理解,但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不可能把数学所有的东西都理解得很好,所以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一定要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重视记忆。
(4)各题型练习的分配。因为考试中很少只考察单一的知识点,更多的是几个知识点糅杂在一起,所以基础题和综合题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替练习,我在前中期是每5天做一次综合题练习,基础题练习是每2天一次。基础题的练习用于巩固知识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考点内容,而综合题可以使我见识更多的题型,清楚知识点的侧重。
再说说英语,我考的英语一70多分,觉得备考过程中仅仅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一定要先做真题,只有做真题,你才能把握住考研英语的脉搏。做了几年真题你会发现,有些词汇和短语出现的频率很高,就是我们所谓的高频词,多重复见到几次,不用去机械记忆你能记住了。而且真题所选的文章,不论是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都是值得去细细精读的。通过研习真题文章,不仅仅背了单词,对语法长难句的理解、对文章结构逻辑的领悟、对答题的技巧方法都会不同程度地提升,所以做真题非常必要且重要!
阅读理解横跨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包括选择型阅读和新题型阅读(当然考了这么多年早已不新了),总共占60%的比例,所以有人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题的训练再强调也不过分。阅读题目虽层出不穷,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对实际能力的考察,而实力来自平时的积累和学习,备考的重点首先应放在阅读能力的训练上,其次才是技巧的训练。
阅读要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训练材料可以是历年真题,教材上的课文,也可以是新闻媒体的报道、评论等。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英文水平选取难度略高的材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太简单的起不到练习的作用,太难的一看就头晕,打击自信心,所以难度中等略难的文章最好。如通过四级的同学可以选择六级阅读作为初期的训练材料,通过六级的同学可以选择专业八级难度的文章,之后对自己的水平更有信心了,也可以直接阅读economist, New York Times, CNN评论等,有官方的APP可以下载,有事没事刷一刷,也可以直接上网站浏览。
加强训练阅读的方法,培养适合自己的方法和习惯,利用阅读题还可同时练习其他题型,如(1)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来理解词义,实际上带动了完型填空的复习。(2)在做阅读时,注意分析段落结构和语篇结构,有助于选择搭配题的复习。(3)做阅读时,把文章当中的长难句拿出来,分析其语法结构再把它们译成汉语,这就等于复习英译汉。(4)做阅读理解时把文章中常用的句型和成语抄录下来背记、造句,有助于写作的复习准备。
考研英语不管是完型还是阅读,对词汇的考察很关键,而很多同学最头疼的就是背单词了,短时间内要熟记大量词汇,并且还要了解这些单词的精确含义。那么单词怎么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但有一点共识,背单词一定要重复!重复!重复!不只是背,还要反复的看。说说我背单词的几点体会:
其实考研5500单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中学大学已经非常熟悉的,这对我们来说不能算是考研的生词,而那些出镜率高的高频词相对来说就比较重要。这些高频词、重点词、必须会背的词,我把它归入一类词,非常重要词,要求自己会背会写,熟习其用法(能加以运用,写出正确的句子或表达)。二类词,重要词,会背会写,了解其用法。三类词,一般词能认识,了解其词性及“亲属”(词根词)。四类词,生词不认识,大概能猜出词性,词义,实在猜不出,大胆略过,专有名词较多,涉及各学科领域的学术词汇居多。
要背的单词虽数量庞大,但是有一定规律可循,死记硬背式机械记忆只能占其中小部分,大部分的词汇需要大家善于分类总结,理顺单词之间的关联,例如形近词、近义词、反义词、熟词新意等。
建议在此过程中可以自己动手整理单词本(如阅读中遇到的考纲内的重点单词、词组、习惯表达等),一段时间后,大家会发现自己也可编一本真题词汇啦!学英语到后期拼的就是词汇量,词汇量越大,做题就越快越顺手!
背单词与做阅读做真题需要系统的大块的练习时间不同,就是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刚起床时、临睡觉时、吃饭前,等公交车时、学其他科目学累时……都可以好好利用起来背单词哦!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阶段,我是以看书为主,这时要把各知识点都过一遍,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记。政治的几个科目中,马原和毛中特占比重最多,并且马原的知识点最难,相对于其他需要背的内容来说,更需要理解,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一定要熟悉教材,哲学原理在理清逻辑框架后重点记忆。
毛中特需要背的知识点也很多,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可以把概念分组,比如公有制和非公制的区别运用比较式记忆;还可利用一些记忆技巧,比如符号、谐音、数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宝”、“四项基本原则”)、关键词等等;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把出现的特殊时间、特殊事件、特殊会议进行归类整理,提高记忆效率。
史纲部分可以时间轴为线,把整个近现代史的历史事件串起来,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代表人物、意义、影响和经验等等放在一起对比记忆。
思修法基最简单、易理解,容易出选择题,考察的大部分都是教材原文,可着重熟悉大、小概念及概念所处的地位和名言部分;分析题可分为多个板块,理解基础上记忆。
背诵可以准备的书:肖秀荣1000题、4套卷、徐涛精讲精练、考前必备20题、新东方文都等机构押题卷。作为一门极偏向文科的科目,政治复习当前主要还是靠记背和刷题,网课可以作为辅助记忆的手段。
a.可以先把肖四和必备20题里面押的题都过一遍,有重合的地方看一下两个答案有啥区别,哪个更好背,不一样的地方互相补充。
b.背的时候分好要点,最好能自己整理下来,再直接对照着自己的笔记背诵,分好要点更方便背诵,背完也能知道自己落下了哪个知识点。
(2)专题复习。对每部分每章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力求融会贯通。可以利用专题的形式,加强对重大事件、史实、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
(3)实际操练。多练题,不要边做题边看答案,自己做完再看答案,从中找出差距。
研途漫漫,知乎相伴,知乎知学堂官方课程“小白偷跑计划”,从公共课到专业课全程辅导,即使考研小白也能弯道超车,23考研的同学快快码起来:
备考主要的学习时间有半年到十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时间太长太短都不好。自己底子怎么样,这段时间自己能提升多少,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感觉踮踮脚能过线,就可以规划考研。
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对考研来说,决心和毅力付诸实践就是: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每天学习12小时以上;夏天没空调也能学得进,冬天早上没暖气也能起得来;这样坚持半年到十个月。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
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制定长中短期学习规划,这样每天都有目标,学习也就有了持续的动力。如果没有规划,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没人能坚持一星期。
这点也很重要,可以避免闭门造车和走弯路。复试时能否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可能直接决定了考研的成败。
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但运气常常眷顾有准备的人。做好前几点,以积极的心态处理考研中的各种事情,也许就会有个好运气。
所以,是准备三战还是直接工作一定要根据你个人的实际情况,你内心的真实愿望、你的实力和能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三战,要及时避免前两次的失误,如果工作,也要早早着手准备。不管考研还是工作,你都能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