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爱上我做什么游戏与综艺的结合不是新鲜的尝试,但是以一个游戏为主并贯穿整场综艺环节设置的节目,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以《天才:游戏的法则》《犯罪现场》《大逃脱》为首的三档标志性情景游戏类综艺,可以说是开启了“韩综宇宙”的新纪元。
本期文章,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从这三档各具特色的综艺节目切入,带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影响同类型节目“寿命长短”的“仙丹妙药”。
2013年开播的《天才:游戏的法则》主打“心理战”,十三位节目参与者均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最初每位玩家都握有一颗价值100万韩元的宝石筹码,并通过心理攻防战赚取筹码。当期节目结束前,将淘汰一名参赛者,最终获胜者可兑换相应金额的奖金。
在总体积分榜和人设线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每期节目中,玩家们面对的游戏却是不同的,其规则复杂和烧脑的程度一度让观众大呼难以看懂。 甚至在国内的知乎上还有一则关于节目的提问词条——“为什么《天才:游戏的法则》在中国不火? ”
相较于其他韩综节目的不断引进翻拍和“山寨模仿”,《天才:游戏的法则》确实算是小众且少为人知的。甚至在韩国国内,每一季的口碑评价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节目的环节设置,层层紧扣,每一期的选择走向,都直接影响到终局的战况。所以非连续性的追剧观看,很难掌握最新的玩家存活情况与游戏进程。再加上本身游戏内容也是高智商加心理对战,在逻辑思维上的变通转化,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易理解的。毕竟大众对于综艺节目的需求,主要还是以娱乐和放松为主。
其次,因为节目对参与者,在智商、情商和综艺性上均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找到合适的嘉宾人选,除了演艺圈人士,也要在其他“素人”行业中选取。素人玩家占多数,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节目的收视吸引力有一定影响。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韩综节目中总是有一个“背叛者”或者“肮脏团伙”的人设存在。比如我们熟悉的“长颈鹿”李光洙,他在《Running Man》中的角色就是“背叛”,还常常与“大神”刘在石组成“肮脏兄弟”组合,为了在节目中赢取游戏的胜利,无所不用其极地破坏规则。虽然观众们常常会因为他们的举动爆笑不已,但是真正能够像他们一样,靠相对反面的角色,获得好感和喜爱度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艺人常常会因为“过火”的举动,引发全民“diss”或声讨。反面角色的高口碑,是平衡度掌控的艺术。而《天才:游戏的法则》里则缺少这么一位嘉宾,这种不平衡的巅峰也就是口碑狂跌的第二季,甚至在节目停播之后,在粉丝的回忆安利特辑里也会被点名“排雷”。
《犯罪现场》的国内引进版节目就是不断刷新点播率和话题度的《明星大侦探》。作为韩国的首档“RPG推理游戏”,《犯罪现场》每期节目都是以特定时间、空间下发生的神秘杀人事件为背景,在出演者里藏有一位“真凶”,而剩下的玩家则是“嫌疑人”,既要洗脱自身嫌疑,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真正的凶手。唯有在最终的检举投票中投出“真凶”,其余玩家才能获得赏金,反之则“凶手”独自一人拿走所有赏金。
在《明星大侦探》走向第六季的时段里,《犯罪现场》早在2017年就结束了第三季的收官。本土化版权节目“红”过了原版节目,这在中国综艺史上并不常见。在观看了《犯罪现场》之后可以发现,虽然节目中每期也都邀请了一些人气爱豆和演员参与,但是并没有特别延续的人物线和故事背景,因此收视率的提升仅与当期嘉宾的粉丝群体数量有关。没有培养出节目自身的粉丝群体,是它难以长久走下去的根本。
除此之外,每期节目的案件设置氛围都较为严肃认真,法治节目的即视感大于综艺节目给予观众的愉悦。一般情况下,收看综艺节目的观众群体里,女性、老人以及儿童的占比会更高。而这部分群体的成员,对于过于严肃、恐怖及真实的节目内容的接受度较低。受众群体与节目内容的不匹配,使得节目难以向上发展更多。
在前面两档游戏类综艺节目陆续结束放送后,2018年《大逃脱》的横空出世,带火了多家线下的密室逃脱主题空间游戏馆。除了有既紧张又刺激的角色扮演与逃脱解密元素,《大逃脱》还聚集了韩国当下最火的“综艺之子”们:在《新西游记》里因为“白痴美”收获了一票粉丝的P虎东组合(PO和姜虎东)、 在《全知干预视角》里与经纪人搭档“一本正经搞笑”的综艺诗人柳炳宰、因成功减重而成为话题的SJ“新门面”神童、集格斗勇士与胆小鬼于一身的金东炫,以及一做综艺就让人忘记他是高耀太队长的金钟民。 六人六色,互补又和谐,走到第三季仍然能擦出新的火花,固定班底为节目锁住了一批又一批的“真爱粉”。
在前不久刚收官的第三季中,导演组对节目的整体设置和游戏场景进行了再升级,直接由前两季的单纯“密室逃脱”节目,变成了现在的综艺冒险类节目。如果说之前几季节目还是“大逃脱宇宙”的初步建立阶段,成员们通过寻找线索,解密逃脱即可获胜的话。第三季的节目则是将这个“宇宙”,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扩大与重组。不再局限于空间上的逃脱,而是直接带着成员穿梭于过去和未来,跨越时间地追踪、逃离,更加烧脑。同时,导演组为了支撑起这个庞大的“大逃脱宇宙观”,延续了前面两季埋下的伏笔线索,并且除了六位成员,在游戏中增加了多名真人NPC,更加沉浸式的游戏氛围,不仅让成员们玩得尽兴,观众们也更加热血沸腾。将烧钱与烧脑做到极致,观众自然也会上赶着前来买单助威。
当角色扮演与逻辑推理的要素占据综艺市场时,综艺人除了会搞笑,优秀的演技和举一反三的推理能力也被纳入必备技能。即便如此,情景游戏类节目仍然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十八般武艺,到底哪一种才能使得观众真正愿意捧场呢?
决定一档节目的好坏与否,最直接的因素,不是制作费的多少、参与节目的嘉宾或是节目播放的平台,而是决定这档节目灵魂及画风走向的幕后制作团队。不论是前期的编导策划、中期的拍摄执行,还是后期的剪辑包装与宣传,节目要想吸引并留住观众,制作团队的用心程度决定了一切。
韩综的强势输出,其实一直是创意输出。单纯技术层面的操作,没有业余专业之分,而真正拉开距离的,是通过思考成型之后的技术。这正是国内《明星大侦探》反响赶超原版的原因之一。
情景游戏类综艺,如果场景道具的设计不够精良,那将减少节目百分之五十的体感;如果环节和剧本的设置不够缜密,那么另外百分之五十的体感也将丧失。 在游戏领域,真实和体感一直是大家不断追求的目标,在游戏类综艺节目中,同样也是。 嘉宾的艺能感与演技,拯救不了贫乏的游戏规则设置,假笑是无法传递到观众内心的。
与线下的轰趴馆相比,综艺上的情景游戏,必定是更加沉浸、更加生动的。若坐在电视机或者平板前的一小时,只能换来之后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强力吐槽,“背书”再好的节目,也无法走远。
参与嘉宾是综艺节目里最神奇的调味料。好节目的点睛之笔,一定离不开好的嘉宾。同样,想要在综艺“大碗汤”里秀出自己的色彩,那么你一定不能只有一副面孔,AB面的切换才能帮助你在综艺中更好地站稳脚跟。就像韩综《大逃脱》的六人组选角,一直在荧幕前装傻搞笑的人可能在团队里是智慧担当,格斗赛场上拳拳到肉的专业选手可能是遇事第一个抱头窜跑的“胆小鬼”,老实乖巧的“忙内”偶尔贡献“槽力指数”爆棚的神来之句。所谓的“好与坏”“积极与负面”,在综艺节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有了它们才能构建起“冲突”,节目也才会更加有趣。
由此可见,在综艺节目中,制作团队的能力往往决定了整个行业的硬实力,也是冰与火之间转变的最终掌舵人。当节目播出后出现了不好的声音或者反馈,最先应该反思的是制作团队,而不是把炮火集中在某某小鲜肉小鲜花身上。多点思考、 多 点尝试、多点创新,当想象开始逐一落地,反向输出我们自己的综艺,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