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式盘发技巧(原标题:折叠屏手机被指伪需求,OPPO Find N3注定只能让少数人买单)
人类的进步没有终点,科技的发展也不会就此止步。看似发展十分成熟、已无太多创新空间的智能手机赛道,同样如此。早在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售后,英国就有一家公司发表文章提出折叠屏设备的创意,只是受限于诸多技术难点,并没有达到可以市场化销售的程度。
此后的2013年,迎来OLED的研发突破,三星、LG推出了曲面屏智能手机,同年三星还公开发布了显示屏可折叠的摄像概念机。10余年过去,折叠屏手机的概念也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不过,由此带来的各种讨论与争议却从未停息。
例如,有人认为折叠屏手机创意十足,给已经“走到尽头”的智能手机赛道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也有人认为折叠屏手机走上了早年“翻盖手机”的老路,不仅在开倒车,而且是个伪命题。
不过,仍有无数智能手机厂商对此不以为意,并且对折叠屏手机的研发与推广,十分“执着”。例如,OPPO就在继自2021年底发布了第一款折叠屏手机Find N后,持续在折叠屏领域发布新品。
近日,OPPO又发布了第三代大折叠OPPO Find N3,机身展开厚度5.8mm,重量为239g,售价9999元起。虽然该款产品发布之时网友热情高涨,也引发了热议,但是业内人士依然担忧,OPPO Find N3或许又是叫好不叫座,难以撑起OPPO在折叠屏市场的“野心”。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市场早已逼近天花板,人手一部甚至多部智能手机的时代来临后,智能手机厂商想要实现销量增长,也只能从“友商”那里“抢粮”。因此,整个行业呈现出的销量数据,也是各大智能手机厂商相互“内卷”,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博弈之中,此消彼长的结果。
据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中国智能手机整体销量同比下降了1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国内折叠屏手机销量达到了283万部,同比涨幅达到了惊人的144.4%。
对此增速,一些手机厂商态度积极,因此也不断加码投入研发折叠屏手机。不过,也有一些厂商仍处于观望状态,认为折叠屏手机的销量翻倍增长,只是市场发展前期,历史数据基数太低造成的假象,或许不足以证明,折叠屏市场的潜在需求已被激活,甚至前途无量。
也有人用当年的翻盖手机,来与折叠屏手机类比。实际上,此前关于翻盖手机为什么会退出历史舞台,也有非常多的讨论。翻盖手机也是最早的折叠式手机,在其诞生之初也是短时间就风靡全球。
据了解,彼时翻盖手机之所以流行,是因为那是一个“物理键盘”的时代,按键是手机的必备零件,而且,翻开手机就能接电话,十分方便快捷。不过,自从有了触摸屏,智能手机也不再需要键盘,而手机翻盖甚至滑盖,对于用户而言,也显得多此一举。
实际上,对于手机厂商而言,翻盖或滑盖手机还存在一些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需要使用更多的零配件,无论是设计成本还是制造成本都直线升级,加上因此带来的电池能耗,也高于直板手机,同样会让手机厂商“得不偿失”。
因此,无论是从供应端还是需求端,市场都不需要这样的手机。而反观如今被各大厂商趋之若鹜的折叠屏手机,除了因为屏幕展开,可以让屏幕尺寸更大以外,给厂商与用户所带来的,都是更大的“负担”,甚至与当时翻盖手机的“处境”,如出一辙。
一方面,消费者确实对更大的屏幕有着潜在的需求,但是正如直板手机取代了翻盖手机一样,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定“分量”的平板电脑,早已填补了这样的市场空白。
另一方面,对于智能手机厂商而言,由于折叠屏手机给其研发、生产都带来了巨大的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折叠屏手机厂商必然需要提高其零售价格,由此也将导致该类产品的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数倍。
因此,用户在购买折叠屏手机时,必然会权衡产品本身的功能与价格是否相称,这也将直接影响产品的销量与市场推广。
折叠屏手机是否真如各大厂商所宣扬的那么畅销甚至缺货?这通过618等重要时间节点,各大厂商公布的数据就可以窥见一斑。
很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折叠屏手机厂商只谈论在电商平台的销量排名,但是对具体销量几何却讳莫如深。以宣称与普通智能手机重量相当的华为Mate X3为例,据称,目前其市场份额近半,但是按照第三方平台公布的2022年折叠屏手机的销量数据,也不过百万余部。
要知道,即使是被美国打压后的的华为智能手机,2022年全年的出货量也高达3000万部。百万级的销量,显然只是华为智能手机销量的零头。而这种量级的规模,与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约12亿台的数据相比,即使放大10倍,仍然显得微不足道。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有人质疑折叠屏手机的需求终究是小众需求,甚至被指是一些爱好“尝鲜”的用户的专属。
如前文所述,折叠屏手机厂商主打的卖点,无外乎是屏幕大,重量轻。但是手机做大屏幕与增加折叠功能,必然会增加一些零配件,从而导致其重量增加。
而折叠屏手机厂商为了让手机重量更轻,也不得不在产品功能配置方面“煞费苦心”,在保留核心功能的同时,去掉一些过于花哨甚至并没太多实际应用场景的功能。
不过,对于已经习惯使用一些手机“炫酷”功能的网友来说,一些看似小众的功能,被折叠屏手机“阉割”后,也迎来很多吐槽之声。例如,在社交媒体上,甚至有一些网友认为,OPPO Find N3上同样存在的这些“缺陷”,足以劝退。
首先,在设计方面,OPPO Find N3让很多“颜控”都忍不住吐槽。内屏黑框突出,并且黑边占比不低,虽正面颜值见仁见智,但是过大的黑色边框,还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审美观的。
其次,这种边框设计,还会导致用户使用滑动屏幕时影响手感,而且边缘很容易藏灰纳垢,不易清理。
再次,没有无线充电、红外遥感等很多网友已经习以为常的功能,也会给一些用户带来不便。例如,对一些习惯用手机控制空调、电脑等传统家电的用户来说,在某些场景下确实是不够方便。
最后,其防水性能、拍摄功能等均中规中矩,对比普通手机,都毫无优势。对于逼近万元价格的智能手机来说,只能做到生活防水IPX4,显得差强人意。而且,视频拍摄还不支持4K60帧的规格,更是像是为了压缩成本而实施了减配。
除了以上这些不足外,一些游戏发烧友也对OPPO Find N3的续航能力、机身散热能力表示了担忧。例如,有网友亲测表示,天玑9200处理器玩游戏发热较大,偶尔有卡顿现象,吃鸡不支持90帧,王者仅支持60帧等,远远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操作体验。
除此以外,对于重度游戏爱好者而言,OPPO Find N3的续航能力一般,4300毫安的电池,即使系统优化再好,恐怕也挡不住高发热的应用,大量的耗电。
说到底,用户“嫌弃”OPPO Find N3的这些不痛不痒的功能,无外乎还是觉得,上万元的价格,买到一个只有“折叠”效果的大屏手机,似乎不太值得,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何刚刚买到手的那些用户,要“劝退”那些心动的网友了。
众所周知,折叠屏手机因为目前市场销量少,售后配套也尚且处于建设初期,而且,更复杂的产品设计,也会导致更多的产品问题。
因此,一直以来,关于折叠屏手机质量问题及相关售后服务的投诉,也随处可见。例如,据新浪科技黑猫投诉于2020年12月10日下午对折叠屏手机的投诉统计数据,屏幕相关投诉占到了总数的七成。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统计期投诉数量最多是“折叠屏出现折痕、裂痕”问题,这也是折叠屏手机难以避免的。业内人士表示,柔性OLED屏幕与复杂的铰链设计很难保证不会有意外状况出现。
投诉量排名其次的是“屏幕显示故障”。据了解,目前折叠屏手机使用的柔性屏幕较容易产生刮痕以及损坏,换屏成本也动辄3、4000元,对消费者来说,远比重新买一部普通手机的价格,显然是十分高昂的。
虽然屏幕起胶、铰链损坏等问题所占比就要少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的铰链技术完全成熟。因为此类配件,考验的是折叠屏手机的耐用性、可靠性,在折叠屏新产品上市之初,或许并不容易被消费者察觉,但是一旦使用时间过长,因此带来的手机质量问题,也屡见不鲜。
例如,此前就有媒体“消费者报道”称,vivo的折叠屏手机因铰链松动而饱受诟病,甚至有用户吐槽此类手机像是地摊山寨机。因为折叠屏质量问题带来的用户抱怨情绪之重,可想而知。
尽管目前OPPO Find N3已是oppo的第三代折叠屏手机产品,技术相比前面几代更为成熟,但是其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售后保障依然面临肉眼可见的挑战。
据了解,在黑猫投诉等平台,关于OPPO折叠屏的投诉也屡见不鲜。甚至有用户针对在电商平台购买的OPPO Find N2产品,客服拒绝提供售后三包服务,而发起集体投诉。由此可见,靠前沿技术与折叠屏概念营销的OPPO Find N3,未来拓展市场的道路,也难言轻松。
无论任何新事物出来,都难免会有人说三道四。折叠屏手机的出现,也同样没有摆脱各种质疑之声。但是从目前折叠屏手机的市场拓展来看,OPPO Find N3等折叠屏手机产品的推广,确实充满了艰难险阻。而且,行业的真相,或许远没有折叠屏手机厂商所宣扬的那么“岁月静好”。
毕竟,动辄近万元的价格,尚未经过足够市场验证的产品可靠性、耐用性,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而在真正的结论出现前,没有多少人愿意做“小白鼠”,如此来看OPPO Find N3的销量与市场反馈,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此类产品也注定是少数尝鲜者的“专利”。
况且,折叠屏手机的需求是否真实,目前同样没有足够的样本数据能够支撑。而其未来的市场空间能有多大、技术水平与成本控制,又能够达到什么程度,都将是一个未知数。期待OPPO及消费市场都寄予厚望的OPPO Find N3,能够解开这些行业未解之谜。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