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托夫迪尔西安有一个孩子,从7岁的时候开始喜欢上各种手机小游戏,一年前跟同学一起玩过“吃鸡”游戏后,几乎入迷,上学时趁着周末偷偷玩,甚至一天连续玩10多个小时。
每一集影片都以一句话开篇:“让我带一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
所以不要等孩子的性格习惯已经成形了,你才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时候,他已经不是你的孩子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我觉得每个父母都要了解下。
“人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心理事实就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感的追求。这种追求自然是与人的自卑感有着直接的联系。”
孩子的心理很多时候就是在优越感和自卑感中徘徊,好像跷跷板的两端,而父母的爱和爱的方式决定了哪一端会重一点。
其实只要父母从小用心引导,尊重孩子的天性,在孩子3岁就可以让他去学会自我管理。
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地非常自我,但如果父母读懂了他的行为,并且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配合他去做的话,孩子就会积极主动去做,并且会去努力维护这种秩序。
当然,我们大人要做到绝对的自律都不可能,要一个孩子总是做好,也是不可能的。
比如儿子有时遇到好看的动画片,也会想着多看一会,一旦没有提醒,就一直看着。
但是要保持一个度,因为要真正地让孩子学会管理,需要给他们自由,也要给他们方向。
我跟他说:“我这样做,是因为你违反了规矩;另外我发现放暑假后,你看电视地时间增加了,反而不快乐了!因为你觉得看少了不高兴,不能痛快看也不高兴,被爸爸说也不高兴,不看你还开心一些!”
因为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只是暂时,而非持久的,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
只有从生活里,从自己获得的成就感里,从亲人或者朋友那获取的幸福,才是真正能让我们内心幸福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