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62bao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邵春雷 □刘敏 通讯员李雅)拉车门不是“拆盲盒”,盗窃就是盗窃,触碰的不只是运气,更是法律的底线。近期,山西省平遥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有不少涉罪未成年人见“车”起意,玩儿起了“拆盲盒游戏”,将小区内、马路旁停放的车辆作为作案目标,采用随机拉车门方式行窃,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
“本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拉车门赚点快钱,却没想到因此受到了刑事处罚。”在平遥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张某某盗窃案的庭审现场,张某某忏悔道。
据了解,未成年人张某某为太原市某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因过早独自在外求学,父母平时又疏于管教,结交了多名不良少年,在“好哥们”的带领下实施盗窃行为,但因当时未满16周岁而被公安机关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未予以刑事处罚。2024年6月5日凌晨,心存侥幸心理的他到平遥某小区地下车库内,再次采用随机“拉车门”的方式进行盗窃,成功窃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殊不知,刚满16周岁的他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因其有盗窃的犯罪前科,归案后悔罪态度不明显,加之父母监管意识及监管能力不足,再犯可能性高,因此,平遥县检察院以其构成盗窃罪向平遥县法院提起公诉。最终,张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人民币,现判决已生效。
办案检察官介绍:“拉车门”盗窃犯罪,貌似“拆盲盒”,对街边、小区内、停车场等车辆停放场所逐个“检查”,遇到未落锁的车辆,便开门进入到车内将财物一扫而空,实则已犯法。
据了解,“拉车门”盗窃的作案时间多为深夜、凌晨等人员流动量少、光线暗的时间段,作案目标多选择居住人员较为密集的小区、路边无人看管的车位等易得手的地方,作案手段多采用“碰运气”“拆盲盒”式挨个拉车门。因这种方式来钱快、技术难度低,成为不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首要选择”,但年龄不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未成年人同样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未成年人以“拉车门”方式实施盗窃行为,轻则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面临行政处罚,严重的可能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盗窃罪而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据了解,今年以来,“拉车门”盗窃犯罪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呈现高发态势,是平遥检察院重点打击的犯罪行为之一。目前,该院已对7名涉及该类型犯罪的涉罪未成年人批准逮捕。检察官在此提醒:未成年人违法并非“法外之地”,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企图不劳而获,“拉车门”毕竟不是“拆盲盒”,以身试法,终将身陷囹圄,追悔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