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鲍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如何让学生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已经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痛点。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
手机与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点在哪里?学校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本刊邀请了4位学校管理者就手机管理话题进行探讨。
陈连林: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包括手机等信息通讯工具越来越普及。在学校管理中,师生面对技术冲击显得准备不够。因手机使用失控、使用不当而影响正常学习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对于学生使用手机,家长们也是处于两难和矛盾境地,既希望手机成为联系和助力学习的工具,也希望学生不沉溺于手机。教育需要直面当下和未来,学校应当迎接新时代新技术的挑战,引导学生如何科学使用手机,让手机成为创造自身幸福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乌力吉木仁:在我们学校,90%左右的学生来自牧区,住宿生占绝大多数,为了方便联系家长,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手机。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有的家长认为关于使用手机弊端的宣传言过其实,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无节制地玩手机把孩子带偏了方向,也无法控制孩子使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学校手机管理的困难。
安生忠:学生在家玩手机形成习惯后就会想方设法把手机带到学校,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最佳时期,没有节制地玩手机使学生沉迷于游戏和不良网页,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影响。
杨宏应:农村学生需要依靠手机与千里之外的父母进行感情交流,对手机的依赖比城市学生更为严重。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社会合力相对绵软,那些缺乏有效监管、游戏深度成瘾的农村学生,恐怕迟早有被这个互联网时代甩出轨道之外的风险。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而且是社会的责任。
陈连林: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仅仅将手机看作通讯工具和休闲娱乐工具,“创造幸福生活”既有浅薄庸俗肤浅的层面,也有积极活泼严肃的层面,而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处在第一种层面。二是使用方法不当。正因为存在上述认识,因此玩游戏、追剧和看休闲类的网络小说等成为趋势,而没有更多地将手机用作促进更优质学习、进行更有品质沟通、创建另外一种“美好严肃”生活的手段。
乌力吉木仁:现在中学生使用手机不外乎有以下几个用途:打游戏、看电子书、聊天、追剧、刷短视频等,仅有少数学生使用手机查阅学习资料,但是也存在作业不会就搜索答案的情况,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成了助长他们惰性的“温床”。
安生忠:在校园使用手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遇到问题,学生直接通过手机查找答案,导致自我思考和创新能力下降,学习自主性变差。同时,过度使用手机,使得中学生成为“低头族”,缺乏与身边朋友亲人的交流,造成人际关系淡漠。
杨宏应:频繁使用手机伤害学生视力,导致学生近视率增加;学生沉迷手机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过度使用手机的学生,习惯了手机中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生活中受到挫折后,在手机网络里寻找慰藉,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记者:您所在的学校过去对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有效的管理办法?还存在哪些管理困惑?
乌力吉木仁:我们学校为了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上课时间都要把手机交给班主任统一保管,周末休息时才能拿到手机。为了杜绝学生私下用备用手机,我们遵循“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原则,加强了班主任、任课教师、舍管人员和值周老师们的监管力度。
安生忠:一是加强思想引导。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取得家长的认同和配合。二是在校内设置公用电话,让学生通过校讯通和外界通讯。三是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携带手机到校的学生,将手机交给班主任进行保管。四是不定期开展手机检查。五是实施人性管理。在“六一”运动会、迎新年演唱会等特殊场合,允许以班级为单位携带手机,记录精彩的校园生活,节日过后,回归正常。
杨宏应:《通知》下发之前,针对学校手机管理,我们要求:第一,禁止带智能手机或可供娱乐使用的电子产品入校园的态度是坚决的。第二,制定手机管理规定,严格按制度执行。第三,在校园内一经发现使用未经教职工允许使用的智能手机和带有娱乐功能的电子产品,一律收缴由德育处保管。
陈连林:在校园手机管理过程中,教育的引导力量显得单薄。面对学生喜爱的手机游戏、网络文字和时尚潮剧,简单生硬的“道理说教”显得力量不够。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审视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寻找更触及心灵和更有温暖力量的教育方式,用理性的态度、客观的眼光看待手机使用,从而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用教育的方法实现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能够提升教育理念,用“共情”的态度,平等换位思考,去看待和管理手机问题。
记者:作为校长,您怎么认识教育部“手机禁令”新规定,这对家校协同和作业管理会带来哪些影响与改变?
陈连林:教育部对手机使用进行规范管理的指导是非常及时的。教育部的指导具有针对性、普适性和方向性,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依据、可遵循的解决问题的载体和途径,对于教育学生科学使用手机具有积极作用。
乌力吉木仁:新规定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对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提供了政策保障,有利于养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还需进一步督促家长履行监管责任,做好家校合力育人,提升管理效果。今后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科学使用手机,培养合理利用手机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安生忠: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提出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方便,文件的支持便于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进一步规范手机在校园的管理。这一《通知》有利于限制学生在没有家长监管的情况下不合理使用手机,但是存在部分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登陆APP完成相应任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杨宏应:中小学甚至边远山区学生近视率都在逐渐上升,出于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虑,教育部出台手机管理政策。作为边远山区学校,我们要求学校小学教师布置学生作业,做到课上完成,尽量减轻学生负担,不留家庭作业,高年级学生寄宿在学校,作业辅导由老师负责,家长在周末起监督作用。但是因为家长外出务工较多,起到监管作用的很少,这给周末监管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陈连林:“手机禁令”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挑战,本质在于提升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一是强化思想认识。组织学生讨论《通知》发布的背景,收集学生因使用手机不当带来危害的资料,从思想深处认识进行校园手机管理的必要性。二是组织师生一起探寻科学使用手机的方法和策略。可以通过开展若干场辩论会、研讨会和交流会的形式进行。三是用 “学生自治”的方式进行手机管理。教育中产生的问题要用教育的方式解决。
乌力吉木仁: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办法,加强校园监管力度。通过在宿舍设立公用(磁卡)电话,在班级配备只有通话和发短信功能的老人机,借用班主任手机等途径,解决住宿生必要时刻与家长的通话需求。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组织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同时,借力于家长,通过家校合力,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进而从源头上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
安生忠:第一,通过开学典礼、家长会、主题班会等加大手机过度使用的危害宣传教育。第二,家校配合,严格落实手机管理。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准将手机带到学校。第三,加强监督。加大门卫检查力度,并通过同城信息查找学生作品,判断学生是否违规使用手机。如有违反,学校会将手机进行集中保管,并请家长到校了解情况。
杨宏应:及时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通知》要求,在第一时间向学生和家长传达,统一思想认识。同时,严格落实《通知》要求,组织定期、不定期检查,及时处理违规携带手机的情况。经过广泛宣传和严格管理之后,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情况得到改变。(本刊记者 徐杨)(《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