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击退掘金近日,万达集团一员工吃午餐时玩手机被内部通报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据新黄河客户端报道,网传通报截图显示,通报左边写有“锦华一员工午餐期间,一边游戏,一边用餐”的字样,右边则配有该员工左手拿手机刷视频、餐盘在其右手边的画面。
吃饭时刷手机都要被通报,连看的内容也要被“高清还原”,不少网友对这位员工的经历表示同情,认为涉事公司实在是管太多。还有人批评:企业难道是怕员工消化不良?下一步是不是要禁止在午休时间吃饭了?
现实中,不少“打工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忙碌一上午,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等到午休时间,才得空稍微放松一下。这时,在吃饭时刷刷短视频、玩玩小游戏,是较为常见的解压渠道,这也是前不久“电子榨菜”开始流行的原因之一。对此,企业不仅缺乏基本共情,反倒一味苛责员工,煞有介事地将问题上升到要通报的程度,就无疑显得很不通情理、不合时宜了。
基于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企业当然可以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规定,而那些逾越法律要求、违背社会常识的“任性”举动却令人反感。就拿上述事件来说,论法律,它构成了对员工隐私权和休息权利的侵犯。论常理,没有人能成为永不休息的“永动机”,劳逸结合才是长久之道。把员工当机器一般去管理、去看待,既是对人的不尊重,也违背了科学管理的规律。
近几年,社会上不时会出现一些充满“监控思维”的奇葩管理规定。比如,有公司会在员工工位上安装摄像头、精准防摸鱼,有的会在员工座位上放置带有监测功能的智能坐垫,更有甚者,会苛刻规定员工上厕所的时间及次数,违反者还要被罚款。
这种“窒息式管理”背后,折射出某种无处安放的管理焦虑和权力任性,仿佛只有通过这些并不合理的非常规手段,管理者才能获得一种“掌控感”。可事实上,这类做法并不明智,很多时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站在员工的视角,如果动辄得咎、处处要小心被罚,即便表面上忍耐顺从,内心也难免会腹诽吐槽。若是企业的管理规定根本经不起推敲,不尊重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员工就不会真心信服,长此以往,其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会大打折扣。
其实,比起处处“刷存在感”却令人反感的奇葩规定,科学的管理方式应该如同“润物细无声”。企业应该保持基本的边界感和法律意识,克制过度管理的冲动,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工作空间。
要知道,工作效率不是盯出来的,也不是苛责来的。对管理者来说,与其执着于“监控”员工,不如好好打磨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让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真正产生持续的内驱力。否则,哪怕在“监控视野”中,每个员工都紧盯电脑、不玩手机,也可能只是“表演努力”、空转内耗。
当然,对于明显违法的奇葩规定,劳动监察部门也有必要及时出手,介入调查,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叫停违规企业的“任性”举动。
|